领导干部作风如何,事关民生和发展大计。作为深度贫困、整体贫困的南江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统筹城乡、扶贫攻坚、与全省全市同步小康任务十分艰巨。在“转作风·惠民生”活动中,全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拓展民意沟通、民情收集和民生服务三大平台,优环境、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加快建设富丽安康新南江。
一、带头走基层接地气,把群众意愿作为第一信号
着眼基层一线和群众意愿,积极主动参与并全面融入“转作风·惠民生”活动,促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实现“干部受洗礼,群众得实惠”。
一是主动接地气,把“走基层”作为学习群众的“教科书”。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作为领导干部,更应时刻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请教。带头到条件偏远的乡镇、工作困难多的点位和矛盾纠纷多的地方察民情、访民意,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农民疾苦,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党的群众路线再教育。常态开展“走基层”活动,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结农家亲,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和联系。乡镇领导干部更要以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坚决彻底摒弃“走读”思想和“走读”行为,积极撰写走访调研手记,认真总结和推广群众原创的工作方法。深入群众生产生活一线,送去“温暖”,用心体会、感悟和收获在机关里听不到、看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让思想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礼、心灵得到净化。
二是诚心待群众,把“走基层”作为社情民意的“显示屏”。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职权,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因此,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工作中,必须通过“转作风、惠民生”这一有效载体,全方位畅通干群互动互通渠道,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完善民生档案,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细化到一户一页、一村(社区)一册,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个知晓”。记录乡村产业发展、设施建设、村容村貌、信访矛盾、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记录每一户群众基本情况、困难与愿望、意见和建议,记录孤寡留守老人、五保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之成为干部转作风、群众得实惠的社情民意“显示屏”,尽力使特困人员不为饥寒所迫大病所困。
三是带头转作风,把“走基层”作为群众工作的“助推器”。“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过的这句生动而深刻的话,就是希望我们看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为己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带头开展“走基层”活动,牢牢把握“转作风·惠民生”这个有力抓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把“开门”搞活动贯穿工作始终,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问题问计于民,充分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作用。坚持“开门”纳谏,与群众面对面座谈,拓展视野,打开思路,摸透基层班子、干部作风、集体经济、基础设施、发展瓶颈等方面情况,找到推动工作的“金钥匙”。坚持闭门思短,结合岗位职责、调研情况和亲身体验,理性审视、思考和调整自我,发现自身不足,找到问题症结,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注重帮扶农村困难群众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二、带头顺民心解民忧,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
着眼和着力于群众所需所忧,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促使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在“转作风、惠民生”的实践中争当先锋、勇做表率,催生推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一是坚持便民为民。紧扣“转作风·惠民生”主题,务实开展正风肃纪“五大行动”,积极探索便民服务新举措,努力将为民、利民、便民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围绕“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办事环节,方便群众办事”,健全和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和管理制度,公开便民服务内容、办事流程、收费标准、政策依据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信息,推动便民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按照“职能前置,服务下沉”的思路,推行便民服务“窗口式”办理、“一站式”服务、“阳光下”操作,把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部纳入县乡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建立县、乡、村、社“四级”群众工作网络,探索主动服务和特殊困难群众上门服务新机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多头跑路为一站受理、变“暗箱操作”为透明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是突出挂联帮扶。探索党员领导干部挂点联片、驻点联户、结对帮扶新形式,密切联系乡镇村社、困难家庭,通过全域的、结对式的挂联帮扶,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建立以“每名党员干部联一户‘留守家庭’,帮生产生活;联一户困难群众,帮解脱贫困;联一名诉求对象,帮问题化解;联一名致富能人,帮示范引领;联一名在外乡友,帮回乡创业”为主要内容的“五联五帮”服务机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工作部署要求,把法规知识、科技要素和致富信息带给群众,想方设法帮脱贫、促致富。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聚合带动、桥梁纽带和帮扶救助等方面的优势,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发放干群联心卡,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实现“联心联力”。
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围绕群众的困难和问题用心、用情、用力,探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方式方法,规范转交办、承办、督办、审结等重点环节的程序、责任、义务和时限,缩短办理期限,提高办结率和满意率。积极改革创新,完善机制制度,实行集中受理、分级负责、分类办理、归口管理,对于群众咨询且政策明确的问题当即答复;不能马上解决的,逐一解释清楚、依规作出承诺;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的复杂问题;及时报告事关发展、安全、稳定等重大问题,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活化“转作风·惠民生”形式,深化“挂帮包”、“万名干部下基层访民情问民计解民忧助民富”活动,与群众交朋友、“结穷亲”,切实发挥社情民意调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组织建设指导员和为民服务办事员作用,促进事情解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