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拯救大熊猫、大猩猩、老虎等物种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防止这些物种灭绝,还有利于帮助当地居民摆脱贫穷,改善生活。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意味着森林、淡水和海洋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从而使在这些区域生活的贫困农民可以获得森林、淡水和海洋提供的更多资源。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收入水平,还使得淡水质量、人民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多基于野生动植物观光的生态旅游项目——例如海龟、大熊猫和山地猩猩——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黑猩猩是布恩迪公园内的一大特色
经过精心准备,1993年4月,布恩迪山地大猩猩旅游项目正式开始,布恩迪成为主要旅游点。1991年以来,每年有3600名游客到布恩迪,公园每年收入大约100万美元。进入布恩迪观看大猩猩要经过批准。每天只发10张许可证。外国游客每人150美元,乌干达人40美元,当地人15美元。有各种旅游项目,豪华帐篷宿营,狩猎远征,家庭住宿。1993年8月颁发特许经营权,允许旅游商在森林四周选定的地方开办旅馆。国际大猩猩保护计划和乌干达野生动物局计划开办旅游中心,并且印制了宣传材料发放给游客,还进行森林生态导游培训。一项利益共享计划将从大猩猩参观收入中抽取12%用于资助项目,如建学校和医院。
布恩迪因栖息着山地大猩猩
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
尽管没有捕猎大猩猩的活动,但偷猎羚羊、野猪和其他大型哺乳动物的事很普遍。1995年有4头大猩猩被杀。幼年大猩猩捕获后被卖给私人收藏者。现在旅游活动受到严格控制。但更多的游客要求跟踪观察大猩猩。对山地大猩猩的威胁来自两方面。因外人经常出入,对偷猎者更加难以防范。另一方面,尽管只有健康游客才能进入公园,还是可能传播疾病。缺乏野生动物兽医也制约了旅游计划的可持续性。
1979年对公园保护状况进行了调查,随后进行了生态调查,调查人员建议设立永久性野外工作站。1986年开展不可穿越森林保护计划。研究机构拥有一座图书馆,实验室,宿舍和60名研究人员。1986年开展了更加深入的森林调查,为森林部的大型目录提供部分资料。1991年不可穿越森林保护计划机构发展为热带森林保护研究所,并作为姆巴巴拉大学的野外工作站。主要研究任务是编制动物和花卉系统目录,实施保护计划,估算分析山地大猩猩种群量、分布和特别需求。
1986年不可穿越森林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加上乌干达野生动物局等机构采取的保护措施,情况逐渐稳定。除了实施法规管理,统计监测,研究,人员培训,公园边界划定和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效。由于公园周边地区人口稠密,农业活动对公园造成侵害。这时乌干达野生动物局得到保护开发计划的支持。这一计划诣在通过大规模农林计划促进与当地社区形成良好关系。除了林区外的工作,还对林区内的资源利用和区域规划进行了研究。除1993年实施的旅游计划外,新近由研究所和保护开发计划以及乌干达国家公园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一项全面管理规划。
当地社区也非常支持采取保护措施,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乌干达布恩迪国家公园周边60%的居民认为,他们从国家公园的森林保护中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该森林公园旨在保护濒危山地猩猩的栖息地。同时公园与热带森林研究所共同进行植被资源研究,世界自然基金会正在帮助当地居民管理这些森林资源,以便使当地人能持续获得有用的森林植物,并使当地居民从中受益。若要前往布恩迪公园旅游,需乘航班抵达后再转至最近的城镇是东南的卡巴莱以前往公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