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意见》的形成过程。
答:文件起草工作于2010年5月启动。一是深入调研、理清思路。按照“总结过去、审视现在、找准问题、提出对策”的要求,对中央关于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教育部党组关于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相关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学习,认真总结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经验,深入直属高校开展广泛调研,进一步找准当前领导班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起草形成《意见》征求意见稿。二是反复征求意见、广泛凝聚共识。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征求了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组织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以及高校比较集中的省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部内多个职能司局的意见建议,书面征求了中组部有关部门的意见。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与各方面同志充分交流,就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探讨,在交流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同时,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在文件中体现出来。三是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反复研究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围绕重点难点问题多次进行专门研究,对提出的制度办法反复论证,重要政策点书面征求过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每一位党委书记、校长的意见,求得“最大公约数”。
《意见》的起草过程,既是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科学决策的过程,更是结合实际谋划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过程,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意见》的科学性。
问:《意见》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意见》共23条,分为6个部分,分别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选好配强领导班子”、“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培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完善考核机制,全面准确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和“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从严管理干部”。上述内容围绕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培养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加强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制度措施,特别是针对大家较为关注的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职业意识、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干部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问: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方面,《意见》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对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做出了具体安排。《意见》结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实践,立足于选准配强高校领导班子,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把“选什么样的干部”、“如何选干部”以及“如何破解干部选任中的难题”作为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提出了明确措施:一是着眼于选拔高等教育事业需要的“好干部”,把“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充分体现到高校领导干部的选拔标准中,并突出党委书记和校长的标准条件,强调“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能够驾驭全局,善于抓班子带队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党委书记还应有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能够充分发挥党委集体领导的作用,熟悉党的干部人事人才政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校长还应有较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国际视野”。二是着眼于建立“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对干部选任测评推荐、考察等关键环节提出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着力提高民主质量,避免“唯分”、“唯票”、“唯年龄”等选人用人方面的问题。比如,在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方面强调“领导班子要形成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年龄结构要形成梯次配备”等。在完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制度方面提出“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必经程序,换届时要在述职述廉基础上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正确分析运用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既充分尊重民意,又不简单以票取人”等。在改进任职考察工作方面,要求“完善干部德才考察办法,全面考察干部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坚持考察预告制度,推行深入考察和延伸考察”等。三是着眼于破解干部工作难题,对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坚持和完善职务任期制、加大干部交流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着力构建符合直属高校实际的选人用人机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