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蒿人

蓬蒿人

摘要:他是牙医,20年前开了北京第一家民营连锁牙科诊所;他还是艺术总监,是北京第一家挂着工商营业执照的民营小剧场的创办人。两个反差极大的身份在他身上有机融合着。你会不自觉地对他好奇。

王翔很忙。脑子里似乎永远在转着100件事,说话语速极快,但我仍感觉他的话跟不上他的脑子。

他是牙医,20年前开了北京第一家民营连锁牙科诊所;他还是艺术总监,是北京第一家挂着工商营业执照的民营小剧场的创办人。两个反差极大的身份在他身上有机融合着。你会不自觉地对他好奇。

拍摄和采访如期展开,我准备在真正的接触中去了解他。

这位成功的牙医和生意人,每天背个破包在地铁中穿行。即使因为公共交通的迟滞他甚至会在约好的拍摄中迟到片刻,他也坚持不开车不打车,是一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当我提到任何拍摄需要时,他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我落实,是一个行动力惊人的人。由此,你会明白为什么他可以完成内心的想法。如今蓬蒿剧场在他的努力下已经成为了原创戏剧的重要品牌,民间戏剧文化推广的中坚力量。

第一次正式采访时,他始终在向我强调艺术的力量和必要,可即便我是艺术学学科背景,还是觉得“艺术”二字太过空泛。也许因为王翔有着丰富的媒体经验,我总觉得和他的交流似乎隔着一层什么,我的探针总无法精确的探入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到底是什么,能够让一个人将自己所有的收入都投注在一个没有收益一直赔钱的事业上,同时为此耗尽自己的心力。“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让高雅艺术走进群众”这样的说辞显然无法满足我。第一次采访得到的内容很充实,却总令我感到不甘。

拍摄的最后一天,我认为一定要再有一次采访,为此,我们一直在蓬蒿剧场等待话剧散场。晚上十点,我们关掉机器,和王翔开始了聊天,这并不是一个采访的预热,而是我抛开采访者的身份,想要在他身上解开的疑惑。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采访在凌晨12点结束了。我和同事心满意足的走出了南锣鼓巷,寒风中我眼睛有点湿润,他也很沉默。我回过头跟同事说,王翔对艺术的态度是如此真诚,他之前所说的那些看起来形而上的话,其实都是发自肺腑的。

每个人活着在这个世上需要的支撑总不同,有人要有钱,有人要有势,有人需要爱,而王翔是一个在精神世界里需求比一般人都大的人。特别的是他相信自己不是另类,他每年花光诊所所有的收益,东奔西走,守护蓬蒿这样一个港口,一个小小的阵地,等待着和他一样的人停泊、冲锋陷阵。

话说回来,王翔为什么坐地铁,因为他积劳成疾,身体里已经放了6个支架。采访时他笑着跟我说,你在跟一个鬼魂说话。他用坐地铁来坚持锻炼,继续奔走在牙科诊所到剧场那段只有6站,却一直走不完的路上。

                                                                                             编导:李明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