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微公益,学雷锋不再“三月来四月走”

甘肃:微公益,学雷锋不再“三月来四月走”

摘要:在西北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个叫做“‘爱·尚’微公益”的项目平台。这个项目有着1.2万余名大学生的参与,有着80余个子项目的运行,“举手之劳做公益”是大学生们对学雷锋活动的全新阐释。

又到3月。在这个月,学雷锋是绕不开的话题。

“三月来了四月走”是人们对学雷锋活动的一句调侃,反映得却是实实在在的情况——常态化的学雷锋活动难以坚持。

在西北师范大学,有这样一个叫做“‘爱·尚’微公益”的项目平台。这个项目有着1.2万余名大学生的参与,有着80余个子项目的运行,“举手之劳做公益”是大学生们对学雷锋活动的全新阐释。

在这所高校,微公益活动无处不在,学雷锋变成了大学生一种常态化的举动。

举手做公益,人人做好事

第一次接触西北师大学生所做的微公益项目,是在两年前,也是在3月。当时,微公益在大学生中还是一个新名词。

收集别人废弃的矿泉水瓶,用旧物回收换来的钱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买一个保温水杯;发动尽可能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者资料库,为白血病患者增加一份希望。这些都是“‘爱·尚’微公益”实践项目的雏形,在当时,这叫作大学生志愿服务。

与普通的学雷锋不同,这样点点滴滴的公益项目人人都可以参与,而且任何时候都可以做,这种做好事的形式迅速在大学生中扩散开来。

当时,有人把校园公益称作“泡菜坛”,只要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整个校园就能慢慢地泡出公益的味道来。

如今,两年过去,这坛“泡菜”在西北师大发酵、成熟,已经蜕变成了成型的微公益项目。学雷锋活动已不再是以往去敬老院服务、帮环卫工人清扫卫生那么单一,大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创意,让所做好事变得丰富而充满创意。

收集农村孩子的愿望,通过拍卖,找到人为孩子的愿望埋单;为农村老人和孩子免费拍一张照片;号召大学生冬天为大山里的孩子织一条围巾等,一个又一个项目像雨后春笋般萌发、成长了起来。

这所大学近一半的在校学生参与其中,微公益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延长和扩大,在校期间可以做、放假回家照样可以做;学校里可以开展、偏远山区也同样可以开展。

微公益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志愿服务的固定模式,使志愿服务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精神时尚,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去观察生活、认知社会、关爱他人、检验自己。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