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食言 向谁问责?
面对空气污染的压力,许多地方政府负责人作出了“背水一战”的表态。不久前,北京市长王安顺对媒体透露,上级领导要求他“空气污染到2017年治理不好就‘提头来见’”。王安顺说这既是领导对他开的玩笑,也清楚表明了生态考核的压力。
山西省省长李小鹏在山西省两会上承诺:约束性指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立下“军令状”:钢铁、水泥、玻璃,新增一吨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
从这一系列动向不难看出,治理生态环境污染,已成了各级政府的“硬任务”。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这句话,对地方干部来说,绝非儿戏!”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说,“如果这个‘硬任务’完成不好,地方政府、有关部委理所当然要承担应担的责任。”
“有军令状比没有好,但承诺能否兑现,我不乐观。这些大多是应景式表态。其出发点究竟是对老百姓、子孙负责,还是对帽子负责?考虑到现在官员流动速度,我认为有必要推行终身责任制,即官员应对其任内主导的项目终身负责。”施杰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