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大限 操之过急?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
在压力下,一些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2017”的规划目标——
江苏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到2017年,江苏省空气质量将得到明显好转;
武汉市副市长秦军表示,2017年基本消除雾霾等重污染天气;
河北公布一系列计划,确保到2017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标煤。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现在的生态问题是多少年积累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看也不可能在朝夕之间解决,但如果全社会都能真正执行节能减排、区域联防联控、淘汰落后产能、汽柴油标准提高等“硬措施”,在较短时期内遏制恶化势头并取得明显改善也并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已经欠了很多历史旧账,现在行动还来得及,但成本可能会很高。从国外治霾经验看,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要走十几年到几十年的长路。”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马光瑜说。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说,与洛杉矶因机动车、伦敦因燃煤烟雾而带来的雾霾问题相比,中国的雾霾成因更复杂,是高度复合污染。中外雾霾治理难度不在一个水平上。我们要给政府和科学家时间,争取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好的治理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