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中国

创新,驱动中国

摘要:钢铁、煤炭等传统高能耗产业,是亟待调整结构的“排头兵”,它们对“创新驱动发展”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神宁煤化工研发中心主任罗春桃代表说,随着石油化工、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压力日益加剧,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站在行业前列,引领行业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科技实力,“作为一名企业的科研工作者,我对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甚至是行业的转型升级深有体会”。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如果把爱迪生请来,在这个世界生活一个礼拜,哪一个东西是他最意想不到的?”这个有趣的问题,去年曾因杨振宁和莫言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北京大学的讨论,而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

他们的答案是手机。诚如斯言,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从“年”缩短到“月”,余额宝、微信、打车软件等日新月异的应用功能,倒逼整个行业改革发展。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国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影响每个人的生活。

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重点工作中,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如何认识和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的强力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要创新,就必须改革科技体制。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高抒委员说:“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对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事业有了较大发展,科技队伍规模有了很大扩展,科技人员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活跃程度大幅提高。但应清醒看到,我国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在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上尤其明显。如果在体制层面加快改革,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们的创造力必然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的确,脱胎于计划经济的科技体制,不尽合理。比如,在资源配置机制上,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了大量资源,但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今年1月13日,北京率先“吃螃蟹”。北京市政府发布了《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协同创新若干意见(试行)》,这份文件被认为是迄今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最给力”的政策:高校可自主对科技成果进行审批、转化,所获收益中不少于70%的比例可用于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

北京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表示:“我国的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大学科研人员流通体制不畅通,科研人才的评价没有相关指标。一旦通过科技体制改革,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会激发高校科研人才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