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让“漫灌”变为“滴灌”

精准扶贫,让“漫灌”变为“滴灌”

摘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和检查力度,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引入第三方监督。他强调说,还要注意引导扶贫对象积极主动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让扶贫对象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

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加大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协作的支持,加强生态保护和基本公共服务。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我们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专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

党中央、国务院不久前制定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扶贫工作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扶贫开发工作的热点问题,半月谈记者专访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刘永富。

精准扶贫 提高效率

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深水区,全国扶贫对象容易脱贫的大都实现了脱贫,剩下的脱贫都不容易。刘永富告诉记者,这些扶贫对象所在地方大多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贫困问题呈现区域性、综合性的特征,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常规手段往往效果有限,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取得新突破,才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贫困人口规模为9899万人,这个数据是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抽样调查而来。但是,由于全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网络,尚没有对所有的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对贫困人口、贫困户的具体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盲点和问题。所以根据《意见》精神,下一步扶贫工作将深化改革,创新工作机制,实施科学扶贫、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不科学、不适应、不到位的问题。

他向记者介绍说,所谓精准扶贫主要包括3个内容:一是精准识别。对于谁是贫困人口,将制定一个识别办法,通过有效的程序识别出来。二是精准帮扶。针对每家每户的贫困情况,确定帮扶的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确保帮扶效果。三是精准管理。要建立起扶贫对象信息管理系统,把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录入系统,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确保扶贫信息真实、可用。

今年要完成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是什么原因致贫的,是因病、因灾还是无劳动力、无技能?”刘永富说,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分析出致贫原因后,还要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结果相衔接,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