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资金 不许触碰的“高压线”
“在有的边远山区,孩子每天上学要走2到3个小时,一些地方辍学现象还有所增加。重点县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六成,不少农民有病不能及时就医。劳动力文盲、半文盲比例比全国高3.6个百分点,仍有8.3%的农户居住在竹草土坯房里。全国还有3917个村不通电,影响近380万人。全国仍有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刘永富表情凝重。
对这些贫困地区来说,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同时社会各界对如何监管使用扶贫资金也高度关注。刘永富表示,目前由于资金渠道多,投向分散,涉及面广,监管难度大,加之一些地方、部门执行制度不严格,管理不到位,使用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紧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刘永富告诉记者,首先要完善内控机制,研究建立县以上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县以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管。加大对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和检查力度,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的监督检查机制,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引入第三方监督。他强调说,还要注意引导扶贫对象积极主动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让扶贫对象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监督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的重要力量。
省、市两级政府要将工作重心转到强化对资金和项目运行的监管上来。《意见》也强调,把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资金使用绩效评价结果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简化资金拨付流程,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下放到县。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解决突出贫困问题。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有效做法。
刘永富表示,对使用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出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坚决按照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严厉问责,形成一条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他说,下一步国家将针对贫困地区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实施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以及贫困村信息化等10项重点工作。(记者 何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