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推进各项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工作在基层,基层干部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更应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牢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群众基础。
一切为了群众,践行立党之旨
“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陈毅元帅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今天,广大群众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我们必须保持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回报群众,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服好务。
一是为群众办实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当前,国家出台了系列普惠政策,这不是对群众的赏赐和恩惠,而是发展成果的共享。我们一定要从广大群众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民生,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医疗保障、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等各种惠民政策,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实施的“22件民生实事”,认真办好结合南岸实际每年实施的“10件重点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有尊严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为群众解难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应该办、能够办、立即办的要求,对私事、小事、大事“三事分流”,按群众自治组织、村和社区、镇街、区级部门、区委区政府、争取市级六个层面分级负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是为群众服好务。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必然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一定要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高高在上的“冷漠病”,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群众不到位的“懒散病”,滥用公权、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特权病”,着眼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直接,推进“网格+网络”服务管理,让基层干部直接进入网格,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切依靠群众,汇聚力量之源
“一切依靠群众”,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小平同志讲,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调动好、发挥好,改革和发展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是依靠群众促改革。人民群众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都是民间的创举、群众的发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我们在机构改革、协同创新、金融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混合制经济等改革实践中,都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将分散的、无系统的建议意见收集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改革方案,再到群众中去宣传推进,使我们的改革措施更接地气。
二是依靠群众促发展。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区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定位,在加快构建江南新城建设新格局、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上台阶、推动创新社会治理见实效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全区人民的广泛参与,绝不能自导自演。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用好政策号召群众支持城市建设,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勤劳致富,把全区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建设“宜居创新区、江南增长极”的发展实践上来。
三是依靠群众促和谐。深入推进群众自治,既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要完善“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服务机制,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行政负担,让社区干部进院入户,听民情、解民忧。要把群众能办好的事交给群众办,通过建立完善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制度,充分依靠群众管好家门口的事。要大力培育社区自治骨干,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引导居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