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2)

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2)

摘要: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要大力培育社区自治骨干,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引导居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从群众中来,谋划施政之策

“从群众中来”,是重要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使决策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群众利益。只有我们的决策真正集中体现了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是善于问计于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把民意纳入到决策整个过程,是降低决策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到机关、企业、社区、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基层一线,广泛征求不同社会主体代表对区委区政府在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作决策时,在维护最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工作推进更加主动。

二是善于问需于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关心的事情、最迫切的需求,及时化解热点、难点问题,满足群众的现实要求;要从经常性地征询群众对现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了解群众的满意程度,调整决策思路,充实和完善决策内容,满足群众新的需求;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中,捕捉新的决策信息,以适度的超前决策,引导和开发群众潜在的需求。

三是善于问政于民。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工作中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都必须请群众建言献策,凡是出台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都必须交给群众讨论,凡是涉及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都必须与群众商量,把群众的支持率作为是否上马的依据,使我们的政策更加合民意、暖民心。

到群众中去,夯实执政之基

“到群众中去”,是贯彻群众路线最重要的途径,要求我们深入到群众中,与实际相结合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失天下者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人民有感情,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苦群众之艰辛,甘群众之收获”。

一是让干部融入群众。毛泽东指出,“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接近群众、面向群众”。解决与群众的“距离感”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群众中的一员。要建立完善并落实好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把干部赶出机关,深入社区院坝、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话家常的方式,把党的富民政策、和谐思想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油盐酱醋茶”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浅出,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形象的生活,使党和群众血肉相连。

二是把真情送到群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解决与群众的“人情味”问题,就要有群众思想,能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方法,善交群众朋友,拥有群众基础,建立群众感情。要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亲密接触”的平台,节假日到困难群众家慰问,忙时与群众一起劳动,平常与结对群众互通电话,近距离了解群众衣食住行,感受群众喜怒哀乐,真情真心感动群众,达到干群之间血浓于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是把承诺兑现给群众。俗语说,“无信不立”。如果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老百姓就会对党委政府失望。解决群众“信任度”问题的关键在于,答应群众的事,要件件有回音、事事得落实;作出的承诺,要按照责任制、线路图、时间表的要求,逐一兑现,不让群众的合理诉求落空、热切期盼延期。广大干部都要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切实把群众的意愿反映好,把群众的合理诉求满足好、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把对群众的承诺兑现好,取得广大群众满意的实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