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一名新时期党和群众需要的好干部
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与德能勤绩廉的干部履职要求一脉相承,同时又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新时期党的干部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躬身实践的行为准则。标准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怎样去达到这个标准、践行这个标准。习近平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这既明确了组织部门在培养干部方面的职能作用,也进一步突出了干部的主体地位。从一定程度上讲,前者是内因,更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每名干部都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按照好干部的“五条标准”,自觉约束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不断形成争做好干部的浓厚氛围。
要注重学习聚底气,始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思想引领行动,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一个人要立身行事,当有底气支撑。底气足,则事业成。底气源于坚强的党性修养,支撑党员干部底气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领会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方向、管长远的,是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认真贯彻的。也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只有时刻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做到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才能在错误倾向刚刚露头的时候能够见微知著,而不是人云亦云;在形势大好的时候能居安思危,而不是忘乎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妥协、不畏惧;在应对危机时根基牢,路数清,办法灵,转危为机能力强。底气源于高尚的人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做到忠诚理想、敬业奉献、感恩奋进、志趣高雅、言行规范。底气源于过硬的本领,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方法,以科学的学习习惯养成不断拓展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储备、调整知识结构,晓世情国情,知区情民意,晓法纪政策,知落实办法,晓条款原文,知群众语言,不断地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地提高各级干部推动改革发展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驾驭复杂局面能力、依法办事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要深入基层接地气,忠实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事业根基在基层,力量在群众。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离不开和群众打交道。要想成为一个好干部,就必须常接地气,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怎样和群众打交道,体现了党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关系到做群众工作的成效。好干部要学会和群众说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说群众关心的话。而“说什么、怎么说”却是一门学问,好干部要多下基层接地气,虚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自己的话语多一些田园的气息,多一些泥土的芬芳,把高深的理论、深刻的道理和党的方针政策用质朴的“群众语言”表达出来,使群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认可信服。广开言路、让群众说得上话,有地方说话,对群众说话算话。当前,全区正在开展的“走基层、办实事、助力圆梦”活动就是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以健全“三本台账”的运行机制为基础,进一步落实好“一办三中心”强化乡镇服务职能措施,进一步推行“五步群众工作法”和网格化服务群众等强化村(社区)服务组织服务能力建设的措施,积极回应群众的诉求,承诺的事项不回避、不拖沓、不敷衍,建立多元扶助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突出问题和依靠行业系统、乡镇(街道)、区域板块解决持久民生问题的走基层、办实事、助力圆梦机制,把区委的部署抓落实。
要提高效能正风气,努力保持勤政务实的作风。勤政务实是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全区干部资源有限,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岗位职责,都很珍贵,要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建设“宜业宜居幸福昭化”、与全国同步达到小康,要靠全区各级各类干部、各年龄段干部的共同努力。干部业绩看实干实践,干部口碑听民间乡语。好干部要牢固树立“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和“事成为重”的理念,善于统揽全局,既会“弹钢琴”,又善于牵“牛鼻子”,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抓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重大问题上,集中力量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围绕既定思路和目标,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务实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抓实落地,用干部“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要关键时刻有胆气,着力培养敢于担当的品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要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区全委会精神,各级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胸怀勇气,敢不敢担当更表明政治态度。敢于担当落实在行动上就是要求干部在是非面前不含糊,旗帜鲜明、原则至上,有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在困难面前不推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有敢于担当的过硬本领;在矛盾面前不回避,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敢啃硬骨头,有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当一系列改革举措触及到一些分管领域和部门利益、自身利益的时候,能做到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有敢于担当的无私情怀。在加快推进“五区建设”、建设“宜业宜居幸福昭化”的进程中,尤其需要全区各级干部以勇往直前、不辱使命的担当精神,忠诚履责、主动作为、勇于担责。牢固树立“小区也能办大事”、“穷区也要争一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信心和勇气。好干部要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方、工作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提升本领、建功立业,以实干实绩赢得组织和群众认可。全区各级党组织要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兜底”的干部“兜底”,真正让敢于担当的干部“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实干者实惠”。
要强化自律扬正气,筑牢清正廉洁的从政底线。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清正廉洁是一个好干部的底线标准,也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一个好干部不仅要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更要不出事。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对名利要有平常之心,在需要面前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学会拒绝,在原则面前学会坚守。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委“七条要求”,把党的各项纪律要求转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紧紧聚焦“四风”问题,常照镜子,勤正衣冠,认真洗澡,对症治病。以党章为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政治鉴别力和“免疫力”,及时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正视自身的不足和缺点,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病早治、防微杜渐。树立“受监督就是受保护”的意识,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行使权利、开展工作。管住自己的脑,不该想的不要想;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要吃;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要拿;管住自己的脚,不该去的地方不要去,始终保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处事公正、为官清正,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作者系中共广元市昭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