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赵磊:从百姓生活看城市运行保障——北京市“聚焦改革 情系民生”系列形势政策报告会(2)

(四)严格执行了绿色通道的政策

第四,我们严格执行了绿色通道的政策。从95年是全国建成了从山东寿光到北京,海南到北京等等许多通道,截止到去年我们有将近400条专用绿色通道,去年一年全市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的车辆通行高速公路是230万辆次,免收通行费是1.6亿,这都是财政补贴的,为了让百姓吃到新鲜菜,吃到价格合适的菜,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也花了不少钱。

(五)非常态下生活必需品保障的应急机制

刚才我讲的都是保障常态下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政府自己要搞菜篮子,还得到外边铺摊子找路子,还要建绿色通道,还要增加财政补贴等等,保证我们现在吃上饭吃上菜。但是在应急状态下,我们要保证2100万人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那就更难。稍有风吹草动处理不好可能都是一场灾难,我们每到国际重大事件或者是重大活动举办的时候,保障城市生活、疫情方面,人员神经都是绷得紧紧的。

2008年春节刚过,咱们那年是属于寒冬,南方也是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天气,输电线都结了冰,很多地方都缺电了,农业生产受到影响,温室大棚需要用电,没电了,蔬菜没了。同时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形成很大制约,很多运菜的车辆都堵在高速路上,这个时候两三天之内到不了,老百姓怎么吃菜?怎么办?这就要启动的应急机制。

我们的应急也是2000年以后,有的是比较早,是90年代以来我们算是逐步建立生活必需品的政府应急储备体系,特别是2000年以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政府应急储备体系,我们有一定量的储备,预防意想不到的事发生。比如说我们的蔬菜,按应急情况下,2千万人每天一斤的蔬菜量来计算,我们北京可以满足4天,政府蔬菜储备可以满足北京4天。猪肉,我们能够满足20天,牛羊肉能够4天,鸡蛋能够满足2天,这是我说的极端情况,北京就靠这点储备过日子,我们还能够持续这么长时间,蔬菜可以保我们4天,猪肉保20天。所以政府储备是在这里应急状态下要发挥的作用。你说应急什么时候出现?我们身边有时候发生,并不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大家记得2011年3月11号,日本的地震和海啸引起了核电站的泄漏,一下子引起恐慌了。人家日本人恐慌,咱中国人也恐慌了,超市里边那个盐没了,不知道谁流传的说是吃加碘的盐能够防核辐射,所以一夜之间超市里边的盐没了。当时我还在外地出差,这家里边就打电话,说是N多路记者跑到发改委门口,问盐怎么没了?要买能买到高价盐,最高的翻了十几倍,要采访。我这赶紧回来,我们了解情况,派出我们价格检查部门去查,是谁发了不义之财,这一查,说明老百姓确实有些常识是需要普及的,有一个老太太一个人买了200多公斤的盐存在家里,你说这一辈子也吃不完啊。我们立马赶紧启动这个应急机制,记者一来我们高兴,跟记者说盐北京多的是,我们政府储备,盐够北京市民吃4个月的,我们储存这个盐是一麻袋一麻袋储存,大包装,不能把麻袋往超市扛,大包装还得换成小包装,跟市民说盐足够。第二天报纸一见报,完了,正好第二天下班之前基本上各个超市,我们紧急动员也都上了,也都买到盐。这个事你需要跟老百姓讲清楚,老百姓可能觉得,我到超市里边买东西,这东西没了,完了就引起恐慌了,你想想任何一个超市它都不可能把库存全扔到货架上去,他有成本问题。老百姓同时做出一个动作,这玩意谁也受不了。所以我们就想起我们政府储备有多重要。如果没有政府储备,那你说这个恐慌可能会蔓延,由于我们及时采取处置,给大家澄清没有问题,所以这个事迅速给平抑下去了。

这是我们在应急保障的时候,当然我们也加大了农产品的调控,建立了我们的价格调节基金,价格上去的时候,去年1月26号到去年3月31号,对新发地土豆、洋葱等八个蔬菜,那时候价格上涨比较快,实施了入场费的减免,我们财政补贴要补贴好几千万,进场费减免了,供应量增加,供应量增加价格就会下来,这也是政府调控的一个方式,这是给大家讲的关于生活必需品的这部分内容。所以还是请我们市民放心,我们生活必需品的保障,供应是有保障的,请大家放心。当然这里边还得强调,前几年出现了什么,“豆你玩”,绿豆贵了,又有“蒜你狠”,蒜涨价了,还有“姜你军”,老百姓网络语言很形象。我们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有的人就爱反季节吃东西,反季节吃东西价格就贵,这边吃草莓挺便宜,你非到秋天吃草莓,那肯定贵,这是第一个方面给大家唠唠。

二、北京市能源运行保障问题

第二个说说用的,我们的煤电油怎么进来,我们每天开着车也耗着电,烧着气,用着暖,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我们考虑过没有,这些能源从哪儿来?这些能源运行保障有时候很困难。我们北京本地一次性能源几乎是不产的,对外依存度很高,比生活必需品的对外依存度还高。100%的原油和天然气,98%的煤炭,70%的电力,40%的成品油,可以说都得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才能够运到北京。比如说煤,我们的煤主要来自内蒙和山西,原来是山西北部,现在是追求优质煤跑到山西南部,河南焦作这些地方也开展一些工作。比如说电,70%的用电是来自内蒙和山西,我们还有30%的电是咱们本地,本地发电。比如说油,我们每年的原油现在加工量大概是1千万吨,30%从大庆油田过来,60%从哪儿来,从中东地区,安哥拉、阿曼、沙特等中东国家,通过40天的油轮运到天津港,从天津港顺着油道样化,还有10%从英国、巴西、刚果还有其它一些地方运过来。我们是国五标准,相当于欧五标准,含油量跟欧洲标准是一样的,为了治理大气环境。天然气,北京天然气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是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过程,1997年,让市民能够用上清洁优质的天然气,从大庆油田引入了第一条气源开始,我们天然气这几年,每年增长速度都是20%以上。97年的时候,第一条,全北京市天然气用气量只有1.7亿立方米,到去年已经100个亿,可能到2015年年底需要达到200亿立方米。我们压煤,为了大气环境治理,压煤还有2千多万吨煤,给它压下去,到2015年压到1500万吨,到2020年压到1000万吨,不用煤有什么?烧天然气,中石油也给不了那么多天然气,所以燃煤电厂改造成为燃气电场现在全国都调研。改完了之后没气了,天然气能源非常紧张,现在都在争取清洁的能源都在争,给北京多了天津有意见,河北有意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北京每年到底能耗多少能源?咱们北京每年要耗掉900亿度电,现在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两年之后变成200亿立方米,700多万吨的汽柴油,还有470万吨将近500万吨的航空煤油,还有2千多万的燃煤,这就是北京一年要烧掉多少东西,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要送到咱们北京,从外埠送到北京。比如说冬季供暖每天的用煤最高高达10万吨,什么概念?运输的火车,首尾相接长度超过24公里,基本上从石景山游乐园到四惠去,这么多煤只够北京烧一天。能源送到北京还不算,还要送到千家万户,这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比如说电,我们输送的时候,是高压输送,为了减少损耗,高压输电,50万伏,22万伏,送到我们小区周边的是11万伏,送到小区的配电室11万伏,然后再经过我们降压降到220伏,老百姓才能用。所以我们现在电量也不足,大家知道电是最清洁的能源,我们这些电70%是内蒙、山西那边送,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用清洁电的时候,你这儿光优化能源结构不行,我们那个大气污染雾霾PM2.5,它飘,很多地方都是周边飘过来的,所以为什么搞京津冀协同治理大气污染还有周边地区,把山东、内蒙、山西也给加上。所以你甭看山西那个地方,内蒙那个地方,变成电,送到北京,北京是清洁能源,但是他那个地方烧煤,还是要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这些东西还是能飘到北京来的,只不过是比电晚几天飘到北京来。所以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不是一时一地,应该是一个协同,所以我们将来大力发展风电、水电,现在水电资源也利用得差不多,那下一步,我们的原子能怎么利用,核电怎么利用,国家有考虑。前几年受福岛核电站的影响,我们国家开始琢磨启动,你要上就是上最先进最安全的核反应堆。

目前,北京市有超过700座变电站在为生产生活提供清洁的电,但是困扰政府的问题就是电不够。目前供电须是高压输送,将来要发展特高压,不然修一条高压线不仅占地,老百姓还担心电磁辐射。当前信息爆炸,老百姓在网上能够随时看到各种信息,但是网上的信息有多少是真的?国内的一些刊物说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害,这就在社会上造成一些谬传,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众对低频电厂和磁场的误解。实际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暴露在居住环境中极低频的电磁场不会导致生物DNA分子受损,迄今为止的动物实验室结果显示,极低频的磁场不会助长癌症或者白血病。高压输电电压高,频率不变还是低频,造成的电磁辐射还没有家用电器电磁辐射大,政府要让老百姓知道。所以我们很多工作不能光做不说,说是为了更好的做。

还有我们的燃气入户问题,燃气输送到接收站,它的压强非常大,然后要逐级降压送到居民的燃气管道,这就需要建更多的调压站。当前城市里的燃气管线已经超过1.5万公里,调压站超过1000座,现在有个难题就是我们很多老小区不通燃气,所以我们从2009年开始,政府启动了便民工程,就是改造老楼通气工程,目前解决了16万户居民的老楼通气问题。

那么北京的能源运行是从哪儿来的?怎么输送到千家万户?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有难题的。第一个难题是能源运行的供应链太长,它不像生活必需品通过普遍常规运输就可以,能源要么是高压走廊输电运输,要么是管道运输,都不是常规运输并且运输环节非常长。比如,从中东地区原油装船经过30天或40天才能到天津港,从天津港码头卸下来,还要充到输油管道里加压输送到北京,冶炼厂炼出来的成品油要么通过罐车,要么通过管道输送到我们北京的加油站,经过以上环节市民才能用到成品油。

第二个难点是能源运输瓶颈大,特别是春运,那时天最冷是用气高峰和用煤高峰,货运和客运相互叠加,这给保供确实带来非常大的难度。

第三个难点是不可抗因素对能源运行影响大。 比如,2013年7月31号晚上,密云县遭受了雷雨大风的袭击,风力最高的时候达到9级以上,大树刮倒了不少,造成密云17个乡镇停电,配网供电线路故障50多处,影响7万户居民的正常生活。北京市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调动了大批队伍去抢修,最后在24小时内恢复了用电。还有2010年初,我市出现了60年不遇的暴雪,寒潮低温持续了两个月,造成燃煤电厂的储存急剧下降,但是电厂不能关,因为电厂一关再启动需要的成本非常高。我们的一些同志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到张北地区抢救煤炭进运,在张家口搞煤炭的储备基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们的电厂如果出现问题,就能确保有备用的煤运过来。

第四个难点是部分地下管网服务年限长。北京供热管道总长度超过2.4万公里,等于绕半个赤道,大部分官网服役时间超过了20年。从2008年开始我们启动了老旧供热管网望的改造,目前投入了几十个亿,改造了3000多公里有隐患的供热管道,解决了跑、冒、滴、漏的问题。

第五个难点是能源保障运行的环境更加复杂。比如,奥运期间和夏季的用电高峰重合了,为了保电力我们下了很大工夫。所以北京能源运行供应非常不容易,我们要有一道防线就是政府储备,生活必需品有政府储备,能源也有政府储备。比如在北京分布了大大小小20多个油库,我们的储备计划为14天,因为从炼油运送到加油站的周期是14天。另外发电厂的电煤必须保障有一周的电煤的储备,要在冬季、夏季用能高峰的时候,全市的东北、西北、西南三个方向有30万吨的政府储备,以及张家口的铁路集运站的5万吨应急储备。

人造的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会越来越低,老天爷造的东西是有限的,价格会越来越贵。只要新能源革命没有出现,我们还是要依靠传统能源,原油价格可能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有很多方面被制约着,我们是能源消耗大国,全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是哪个国家?或许前几年说是美国,但现在是中国。中国是第一大能源消耗国了,有个数据,2012年我国和美国是一次能源消费量最大的两个国家,中国消耗了27.35亿吨油单量,美国是22.1亿吨油单量,我们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21.9%,美国占到了17.7%,所以中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是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时问题就来了,就是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当中,中国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们签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公约,我们的碳排放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所以有了多轮的谈判,谈判如何削减我们的碳排放量,欧洲率先说中国必须实行碳税,对高耗能产品在国内市场先征收碳税。我们说不行,我们刚发展几十年,你们都发展几百年了。欧洲说如果中国不在国内征收碳税,那欧洲对中国出口到欧洲的产品征收碳关税,增加你的成本,降低你的出口。发达国家还对我们进行封堵,给你分配碳排放量,分配碳排放量就意味着能源不能再过度消耗,实际上分配碳排放权也就意味着发展权的重新分配。如果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消耗能源,就会把自己推向全世界人民的对立面,所以我们在能源消耗问题上,既要有国家视野,还要有全球视野,中国作为大国,负责任的大国,首先要节能减排,这是第二个问题。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