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乐于助人的好心人

——记全省双联行动“标兵奖”获得者郑京义

摘要:在徽县城关镇和平村村级组织活动室里,常年住着一位操山东口音的“荣誉村民”。一说起他,和平村的老乡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他就是年近五旬的省建设厅驻和平村双联行动联络员,2014年全省双联行动“标兵奖”获得者郑京义。

双联标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徽县城关镇和平村村级组织活动室里,常年住着一位操山东口音的“荣誉村民”。一说起他,和平村的老乡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心人”。他就是年近五旬的省建设厅驻和平村双联行动联络员,2014年全省双联行动“标兵奖”获得者郑京义。

郑京义是省建设厅高级工程师。2012年5月,他被确定为徽县城关镇和平村双联行动驻村联络员,从那天起他就带着铺盖搬进了和平村的“新家”——和平村村级组织活动室一间不大的房子。在这里,他一住就是一年多,其间,他只是因为双联工作培训开会,回过兰州为数不多的几次。

3月3日,记者走进郑京义在和平村的“家”,只见房子里除了一张简易床外,就是一张办公桌椅,各类双联资料、文件,还有他走村串户的“工作服”。

翻开郑京义的民情日记,里面的一段话深深地打动了记者。“我很荣幸作为一名双联行动驻村干部,我也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深知农民的难处,深感省委省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英明,我作为一名省建设厅驻村联络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甘愿做双联行动的铺路石”。

郑京义刚住进村里的时候,村民们都以为他只是来“镀镀金”“做做样子”,不会在这“穷旮旯”里待多久。可没想到,这个省城来的大工程师竟然真的留了下来,而且一住就是500多天,实实在在为他们干了不少好事、实事。

为了让老百姓相信自己是真帮扶,郑京义一到村上就办了几件让大伙儿都信服的事。他办了一张徽县的暂住证,自己掏钱买了一辆摩托车,申请了一个本地手机号。从此,在和平村山间田野里,就多了一位骑着摩托车走东家串西家的外乡人。

在郑京义驻村的5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走遍了和平村的372户人家,足迹踏遍了和平村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通过调查,他了解到村上农业基础薄弱、土壤贫瘠、坡地面积大、自然灾害多、种植结构单一等情况。他及时向省住建厅提出了帮助村里发展烤烟、玉米制种和劳务输出等建议。

在省建设厅的协调支持下,和平村成立了由村“两委”牵头的劳务公司,组建了劳务工程队。2012年,共组织200多人外出务工,总收入达130多万元。2013年仅工程队劳务输出总收入就达60多万元;联系落实妇女小额贷款150万元,双联农户贷款120余万元;新种植优质核桃1500亩,建成550亩优质核桃示范园;发展烤烟种植263亩,新建密集型烤烟炉10个;新增波尔山羊30只、西门塔尔牛5头,新建猪舍2座,增加存栏150头。在省建设厅的帮助下,40户贫困家庭盖起了新房;筹资30万元修建了1座便民桥;筹资12.8万元安装了16盏太阳能路灯;筹资8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2.6公里,彻底解决了45户160多名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村民们谈论起这些实事、好事,都打心眼里感激郑京义。没有他挨家挨户地走访调查,没有他整村整社地实地查看,没有他踏踏实实的那股干劲和一心一意为民的那份情义,这些事不会办的这么顺利,不会这么好这么快地办成。

记得前年8月初,正值和平村荆竹林便民桥施工前期准备最紧张的时刻,郑京义得知远在山东的老母亲突发心脏病,心里万分着急,可是为了“双联”惠民项目的顺利实施。他只好委托妻子前往老家照看母亲。他内疚地说:“看到便民桥落成,村民欢呼雀跃的时候,也为自己的付出深感欣慰。”

“只有扑下身子踏实干,才能将双联行动的甜蜜之水送进百姓的心窝窝。”郑京义坦诚地说。他以踏踏实实的勤劳,与偏远贫困乡村百姓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