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简政放权中的阻力主要来自哪里?(2)

当前简政放权中的阻力主要来自哪里?(2)

根本原因: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难

中央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力度和决心都可谓空前。但权力下放后出现的新一轮“办事难”的问题,原因究竟在哪儿?

“过去5年我的体会是,推动改革要带队伍,进行改革要靠系统,靠系统的干部来执行。不是说中国政府决定要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就能够马上做到的,还要有队伍理念、权力格局、工作方式、知识结构的转变等。比如我们改为了注重事中和事后监管,但对那些过去做审批业务的人来说,怎么学会数据分析和事后管理?这要有数据库,要学会分析、学会发现问题线索,比简单的审批来说难度高得多。”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央行副行长易纲如是说。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李拓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本届政府的改革决心已表露无遗,但摆在政府面前的改革阻力却依然巨大。针对政府自身的改革,本来就有着巨大阻力,而触动利益的改革则如同逆水行舟,正所谓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都难。

“导致这一状况的始作俑者,正是隐蔽于权力背后的利益。比如大家都在担心,在贯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往往会出现明减暗增、隐性审批大量存在的结果,原因就在于,既得利益者还想将利益攥在手里。”李拓说。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杨伟东则告诉本报记者,过去30年来,政府已经进行了多轮机构改革、简政放权,现在已经进入由注重数量减少到质量提高的阶段。

“这个过程肯定越来越难,因为这涉及到政府的‘自我革命’或者说是‘权力缩水’。无论是自觉还是被迫,权力都一定会被压缩和减少,因为我们必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最初肯定是减最容易的、无关紧要的,后面则越来越‘戳到痛处’。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才触及到了利益的实质,也更能体现改革向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迈进的意义。”杨伟东说。

李拓表示,目前简政放权中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本身的获得者”。

“一些权力行使人包括政府本身的利益掺杂在其中,会带来阻挠、迟滞改革进程的现象。改革不管动了谁的奶酪,都会遇到阻力。因此,从高层到基层,权力运行的相关层面都要做好相应的准备。下放审批事项和公布权力清单,本身是一个理念变成程序的过程,需要磨合。下放之后怎么把权力交给地方和市场,也有一个过程。”李拓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