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师

修复师

导演:刘瑜

摘要:十多年前刚当记者的时候,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个职业,那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和心境?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拍摄朱振彬的几天里,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真心喜欢,再多波折也会慢慢消解,而执着沉静地一直走下去。

采访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朱振彬发来一条短信:“您帮忙修的照片,跟我以前的一模一样,谢谢!”那是30年前,朱振彬刚当学徒的时候,跟老师张士达先生唯一的合影。照片时间长了,斑驳了。因为拍摄需要,找来原版扫描。顺便请朋友帮忙,把掉色的地方修了。用这种被叫做“P一下”的照片修复手法重新呈现出来的照片,让干了大半辈子古籍修复工作的朱振彬,找到了如获至宝的喜悦。想来,爱书人拿到修复后的古籍也会是同样的心情吧。

十多年前刚当记者的时候,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个职业,那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和心境?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拍摄朱振彬的几天里,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真心喜欢,再多波折也会慢慢消解,而执着沉静地一直走下去。

国图的古籍馆,紧挨着北海,旁边还有北大妇儿医院。朱振彬说,当年修书,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最奢望的就是能看看不远处的北海白塔。今年5月,他们的办公室要搬回新馆了,条件会更好一些,但是抬抬眼就能看到白塔的日子,也不会再有了。

中午的拍摄间隙,我重回古籍馆大院东侧的石凳处小坐。8年前,我的孩子出生前后,我和孩儿爸常趁着检查排队的等待时间散步到这里,看看从圆明园移过来的华表,以及石凳附近的松柏。日子过得很快,如今孩子已经在小学的课堂上坐了两年,只是一次还没有来过这里,我想该带她来转转。

每次写编导手记,总觉得有点儿困难。因为觉得写出来的东西并不精彩,总是如此淡淡的。开会时总编导说,各位面对被拍摄对象缺乏激情,会使得片子也会少了些许色彩。似乎是这样的。

回想在石凳上呆坐的那半小时,回想在古籍馆拍摄的那几天,依然没能找到超过摄氏37度的激情。不过,重新迈进这个古色古香的院子,再一次闻到大门里散发出的自制浆糊与古书混合的奇怪味道,心里似乎多了一份欢喜。直到今天,这样的心情还一直延续着……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