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本期的“两会”特别节目,我是钱明。
在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都先后表示,要加快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合作,实现三地的一体化发展。
从“双城记”到“三架马车”,从“十二五”到国家的重点战略,可谓说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已经驶入了快速的车道。城市群、经济圈、区域统筹这些都算不上新鲜的事了,而将区域一体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倒是头一次。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北京改革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剑老师,为我们一起进行解读。首先欢迎陈老师。
陈剑:大家好!
主持人:陈老师,在我们访谈开始之前首先想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背景?提出这样的战略方针到底是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呢?
陈剑:中国36年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圈来说有三大经济圈推进中国的36年的发展,80年代主要是珠三角,以深圳、广州这些城市作为龙头,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这个带动实际上大体10年的时间,90年代以后浦东的开发,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崛起,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引擎。长三角的推动持续到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仍然是在东部长三角,他们扮演了重要的作用。80年代当时的中央就提出要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实际是5+2,5个省加2个直辖市,5+2的战略格局,5+2有三个小圈组成的,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但是环渤海经济圈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实际上并没有起到真正的融合和促进作用,特别是京津冀,京津冀这些年在重要经济的总体版图中比重是下降的,但是京津冀地区有巨大的优势,有很多资源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这次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京津冀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地位不断的上升,北京、天津这样一些城市他所具有的巨大的智力的能量需要焕发出来,所以这次习总书记到北京来检查工作,对北京的功能定位提出北京要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对北京发挥它的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京津冀一体化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思路下提出来的。
主持人:这是它的背景。那京津冀一体化这个战略它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
陈剑:内容实际上就是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发挥各自的潜力,实际就是把整个区域作为统一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各自为政、相互封闭或者说市场的一体化的进程受到影响,这样就很难使整个区域的合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它的一体化的进程更重要的就是把整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发挥市场的重要作用,使这个区域的每个部门,或者每一个区域都能够发挥他自身的优势。
主持人:等于说是一个资源的再次整合。
陈剑:资源的整合。最重要的这里面市场的要素,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十分关键。比如北京,智力密集,天津,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河北,地域广阔,自然资源丰富,这些都是三地各自的优势。所以现在要发挥各自的优势,来推动整体的发展,这里面政府的作用,市场发挥他的决定性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国家的这个层面对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注的,把它纳入到了一个战略发展的策略,他们认为,特别是习主席强调,促进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其实有助于我们找到一条科学、持续的区域统筹的道路来,在这方面咱们国家中央提出了哪些方面的部署呢?主要哪几个方面的工作已经开始实施了呢?
陈剑:“十二五”规划实际对于北京来说有一个很重要的,比如说中关村发挥它的智力密集的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要求,因为随着中国持续的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的上升,需要中国来引领,从中国制造向创造迈进,这种引领就是需要创新,过去中国的发展更多的叫复制模仿、拿来主义,这样使中国的制造在全球铺天盖地,但是这里面很大的问题,就是他的创造力相对补足,所以现在中国走上这样一个国际舞台,排在全球第二,他要成为引领的作用,他的创新非常重要。
主持人:对,非常重要的缓解了。
陈剑: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