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世祥:好人领导毕世祥

毕世祥:好人领导毕世祥

摘要:毕世祥,藏族,中共党员,1960年6月出生于丹巴县,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政史系,1982年7月至1997年9月,曾任甘孜州直属团委书记、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团委书记、中共康定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康定县委常委、中共甘孜县委副书记等职务。

毕世祥,是一个标准的康巴汉子,一个群众眼中的好领导,一个同学同事们公认的好人。

在大约三个月前,2013年12月16日上午9时50分,身为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的毕世祥等三人,冒着恶劣的天气,由康定赶往雅江、新龙等县开展群众工作。在国道318线康定县境内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大雪后结冰的道路造成车轮打滑,汽车冲出险峻的山路,跌下100多米深的山崖……53岁的毕世祥,英年早逝。

好人与世长辞,留下无限哀思。

2013年12月19日上午,毕世祥遗体在康定殡仪馆火化后,送往家乡丹巴下葬。当日下午,丹巴当地上万名干部群众闻讯早早来到县城沙子坝,在街道两旁站立成两条蜿蜒的长龙。下午3时40分,毕世祥的骨灰在家乡丹巴县白呷山简朴下葬。

灵堂设在康定甘孜日报社院内,送来的花圈多达500多个,先后有上万名干部群众自发前往吊唁。毕世祥同志殉职的消息及悼念文章更是在互联网、微博、微信中被大量转发。

毕世祥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因公殉职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为何那么多百姓会流下悲伤的眼泪?他又为何是众人公认的“好人领导”?

  让世外桃源天下闻名

在毕世祥的带领下,整个甘孜州的旅游业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康巴旅游环线”。

提起甘孜,人们或许并没有多少特殊的感觉,但提起稻城、亚丁、丹巴、海螺沟、理塘、巴塘等这些名字,在游客眼中却个个光鲜亮丽。而这一切与担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多年的毕世祥密切相关。毕世祥任甘孜州旅游局局长的11年,也是当地旅游事业快速发展的11年。

据甘孜州旅游局副局长王秋蓉介绍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期,甘孜州的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些美丽的湖光山色多是以世外桃源的方式存在着。

1997年,毕世祥担任旅游局长后,在充分实地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甘孜州康巴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这份规划现在仍被看作是甘孜州旅游发展总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可以说毕世祥是甘孜州旅游业发展的总规划师。”甘孜州旅游局副局长王秋蓉说,“这份规划着重推出了川西旅游环线。”

为落实这一规划,身为州旅游局局长的毕世祥,在其后多年间几乎跑遍了甘孜州的山山水水。由于在甘孜州旅游业起步之初,美景多居深山人不识,交通条件又落后,能够依赖的主要代步工具就是马匹,毕世祥长期与马为伴,也就被同事们戏称为“马背上的局长”。

在实地考察中,他如数家珍地“吃透”了全州每个景区、景点的文化、自然特色,又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吸收国际先进文化保护理念,先行一步地开始了坚持本土文化与地域特性,让旅游与当地风土、百姓相结合,然后投资进行打造、保护,并想尽办法在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荐、宣传。稻城、亚丁、海螺沟……这些曾经藏在深山的一大批生态文化景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后来居上,很多景区早已世界闻名。

当所有旅游景区、景点都在忙着修建楼堂宾馆时,他却认为“高原的生态脆弱,大量修建会破坏环境”,早早提出了“民居接待”的旅游接待模式。这一“民居接待”模式,不仅保护了当地文化,也让游客在感受最本土的文化的同时,给当地百姓带来了财富。

丹巴县城西北部的甲居藏寨,200多户建筑风格独特的藏民居,如画卷般散布于山野之上。当3月底众多媒体记者来到这里时,近有屋前、垅上正在怒放的桃花、梨花、油菜花,远有山间流云飞度,婉若童话世界。

提起毕世祥,这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对他心存感激。因为毕世祥无论是做州旅游局长,还是之后任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州宣传部长,都经常来到当地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推广开展“藏家乐”旅游项目(也就是“民居接待”),想方设法逐步完善相应的交通设施,推荐当地入选“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打造4A级旅游景区,让这里如今被外界称为“藏区的童话世界”、“康巴风情名片”。每年的旅游旺季,仅从网上预订的欧美游客数量,就让这里应接不暇。

这里的扎瓦错民居主人唐秀英说,她家一年因此获得的收入就有三四十万元。寨内最好的人家,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七八十万元。

在毕世祥的带领下,整个甘孜州的旅游业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康巴旅游环线”。

“是毕世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路,也带来了美好生活。他的恩泽我们会永远铭记。”丹巴县旅游局副局长向正军激动地说。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