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债务谁“买单”
“过去校长都是讲教学讲改革,现在你去检查学校工作,他说着说着就讲到债务和钱的问题上来了。”姚爱兴说,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是什么导致高中背上如此沉重的负担?记者采访发现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各地财政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学校只能借债扩大规模、购置设备、改善教学环境。“吃饭靠财政,建设靠贷款”的情形在各地不断上演。
“就高中发展而言,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既要肩负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使命,也要承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还要履行促进多样化发展的责任。实现普及和发展的目标,经费保障必不可少。”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明说,现实是,由于高中的经费投入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各地财政预算内拨款占普通高中教育经费的比例大多在50%以下,同时学费标准相对偏低,债务负担较为沉重。
二是高中教育盲目“跃进”。例如,2009年,广东开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求各地在2011年前高中普及率达到85%,提前一年完成普高任务的政府奖补1000万元,提前两年的奖补2000万元……这就造成了一些地方和高中负债情况严重。
姚爱兴说,各地盲目大规模持续性建设示范性高中,是高中债务高企的主要原因。示范性高中建设过大过洋,不但贷款购买土地、建设校舍楼房等,有的学校甚至把大量资金用于建设校门、广场等附属设施。一所示范性高中建设所需经费少则上千万元,多则数亿元。
专家表示,现在许多学校进入了扩招——借钱——圈地搞扩建——还债的循环,一些“超级中学”人数过万,堪比大学。但实则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学生。
民进中央调研认为,高中债务的规模巨大,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学校违规招收择校生,收取大量择校费,加重了教育乱象。
一位知情者对记者说:“一次吃饭时跟一位校长聊天,问除了政府投资外,其他的债务怎么还,对方无意中竟脱口而出‘收费’!这令我很吃惊。”
记者调查了解,上述广东某中学在每年20个高中班中,拿出9个班招收扩招生,并按高于公费生收费标准收费。这部分收费除按比例提取办学日常经费外全部用于归还贷款本息。即便如此,多年过去了,该校仍有上亿贷款及利息尚未还清。
“山东、江苏在省域范围内做了一些化解。难度最大的是中西部,地方财政相对薄弱,要拿出一大笔钱化解债务难度很大。”姚爱兴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