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教育“绿色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前有义务教育,后有高等教育,各级政府“两头化债,中间不管”的政策,对高中教育是不公平的。“高级中学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战略缺位,即公共财政保障缺位、政府债务化解缺位、财政支持改革工程缺位的局面再也不能维持下去了”。
专家表示,要尽快建立高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要责成地方政府尽快出台高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其次,要引导地方政府合理制定学费标准,明确政府和家长各自分担的比例。
姚爱兴认为,应将负债问题纳入示范性高中评估体系。修改《示范性高中评估细则》,加入与学校负债问题相关的评估内容,以规范和约束高中学校的盲目借贷行为。通过评估对学校负债数额、规模、贷款期限等方面加以制约,限制示范性高中负债总额。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高中债务不简单是钱的问题,还包括地方政府和学校管理体制的问题。高中学校要彻底走出“被债务”的怪圈,就必须要明确地方政府与高中学校的责权边界。一方面,要明确政府的权力清单,政府不能鼓动学校做各种不着边际的发展计划和政绩工程,坚决限制地方政府对学校的融资担保行为。
另一方面,要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明确高中学校的责权边界,让高中学校成为真正的独立法人,自己当家,自主地依据教育特性和内在规律确定自己的发展规划,适度考虑教育的产业特点,以节俭和有效为原则使用经费,避免为金钱和债务所绑架。
同时,要考虑建立普通高中债务化解机制。应当按照“防控新债、锁定旧债、分清责任、分类处理”的原则,尽快启动普通高中债务化解工作。积极尝试采取市场化方式引导社会资金解决学校建设资金问题。通过出让闲置校舍、社会捐资、转让股份等方式,拓宽经费来源,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偿债资金。
专家表示,地方政府和学校应摒弃“教育GDP”政绩观。“与其竞相盖楼招生,不如在多样化办学和特色化发展上下工夫,真正提升高中教育水准”。(记者 刘敏 胡浩 郑天虹 王海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