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系列报道之功能定位篇
编者按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今年2月26号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京津冀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盈、扎实推进,走出一条协调发展的路子来,加强环渤海与京津冀地区协作,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与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一同提到了新高度。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冷静认识京津冀一体化,一体化如何破题,有何挑战,难点在哪等等尚待各界认真思考和归纳。4月11日,半月谈杂志社举办了京津冀一体化论坛,邀请了有关专家、地方官员和驻京津冀三地的新华社记者,围绕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政府和市场关系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在时下的舆论热点之中,很少有哪个话题能够像京津冀一体化一样,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众多重要领域,甚至稍有一点风吹草动,便会掀起市场上的轩然大波。诚然,无论是在历史层面(时间)还是地理层面(空间),京津冀作为中国“心肺之地”的认知可谓深入人心。
在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之后,这个特殊的区域也面临着自己的问题——人口膨胀、污染严重、资源失配、产业结构失衡……京津冀一体化的使命,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完成“心肺重构”。然而要完成这样一个牵连广泛、涉及利益群体众多的宏大手术殊非易事,而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京津冀这三个主体在重构之中如何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