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3)

核心提示:住房改革不能陷入两个误区:一是人人有住房。我们要实现的应该是人人有房住;二是所有的住房问题都能在市场中解决。房子是一种太特殊的生活必需品,政府必须承担为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住房的任务。现在我们要两面作战,一面要进一步控制大城市房地产价格还在上涨的问题,一面要防止三四线城市楼盘崩盘,因为那也会给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严重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我们的政策简单说就是4万亿。4万亿的计划在国际上也得到了一片赞扬之声。确实4万亿这个计划在当时推动了我们的经济增长,使我们比较有效地避免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在肯定它的正面作用,我们也要看到它产生了一些副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出现了通货膨胀;二是结构调整没有实现;三是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四是出现政府地方债问题。我们重点分析两个问题。

一是通货膨胀的问题。出现通货膨胀,和4万亿政策的执行有关。4万亿投资,钱从哪儿来?很大程度上是靠金融机构的贷款。2008年还没有采取4万亿刺激政策的时候,新增贷款增长为15%,2009年开始执行4万亿计划时贷款增加了32%;2010年增加近20%。货币供给明显增加,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由于那两年我们的货币供给增长超量,出现了通货膨胀。2011年,我们的CPI达到了5.4%。如果从月度来看,2011年连续四个月CPI超过6%。

二是结构调整没有实现。结构调整的目标是要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但实际情况是,第二产业2009年的比重是46.2%。2010年不但没有降低,反而上升到46.7%;第三产业2009年的比重是43.4%,2010年下降到了43.2%。这说明4万亿计划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使经济结构恶化,没有得到调整。

此外,产能过剩问题和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是现在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产生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4万亿计划的执行为这两个问题增加了一些趋于严重的因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时候,我们既没有说人民币不贬值,也没有进行类似4万亿的计划。这次,我们不仅没受外界的表扬,还受到了质疑,甚至是批评。但是,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像以前那么做,2013年年初我们面对那么困难的形势,最后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个较好的成绩。2013年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兼顾当前和长远,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眼转型升级,调整优化结构。他说,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我们权衡利弊,认为这无助于解决深层次问题,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他说,在财政政策方面,坚持不扩大赤字,而是调整支出结构,压缩行政开支,加快支出进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结构调整、保障民生的支持,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在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我们也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管理好流动性,重点通过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那个时候就提出来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当时就提出来“合理区间”。根据经济发展潜力和当前实际,科学确定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守住稳增长、促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在去年最困难的时候,李克强总理说,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政策就保持基本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关键举措仍然是推动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和改革红利,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增长的内生力量,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三)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李克强总理提出“精准发力”,这是一个新的提法。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调结构,我们都做了哪些事情?第一,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第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第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李克强总理提出“兜住民生底线”。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提法。说明我们政府确实是为人民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曾经总结2012年全国新开工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781万套,基本建成601万套。到2012年底,全国累计的保障房是1800万套,加上2013年建成的540万套。也就是说,到2013年底,城镇保障性房差不多是2400万套。2014年、2015年还要继续大规模建设保障房,保障房差不多要达到3000万套。近来,媒体报道,房价开始趋稳,一些三线、四线城市开始出现了降价趋势。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现有2400万套保障房从住房市场上拉回来多少需求?上世纪90年代,我们开始进行住房改革,让住房商品化。由于经验不足,造成了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人人有住房。这是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分房相联系的。实际上,我们要实现的应该是人人有房住。有房住和有住房是两回事。第二个误区,当时我们认为所有的住房问题都能在市场中解决。房子是一种太特殊的生活必需品,它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去解决的。政府必须承担为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住房的任务。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政府手头没有房子,虽然有些晚了,但总归是认识到并下大力气逐步地扭转局面。现在房地产的形势有所好转,人们看到了点希望,关键措施是政府承担起了为低收入、困难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的任务,而且这个工作的成效越来越明显,有效地缓解了住房市场上的供需矛盾。

(五)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比如说户籍管理的改革、单独二胎、取消劳教,信访制度的改革等,这都是社会治理方式的改进。另外,对于自然灾害不再像以前那样全都由中央负责,实行“中央统筹帮助支持,地方就近统一指挥”。这是一个改进。加强安全生产和市场监管。重特大事故下降16.9%。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法律34件,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议案,制定修订行政法规47件。全面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一批违法违纪分子受到惩处。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