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

马拉松

编导:黄镭

摘要:说到他的内向、踏实,每次电话联系时,他的话都很少。只是一句开场的寒暄,然后简短地约定见面时间和地点。那种不温不火的语气,让我感受不到另一边任何的情绪波动。但是对于我的采访和拍摄,他又特别地细致和热心,不仅帮我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更是牺牲掉自己私人时间来配合我的工作。

“喂?您好。”电话那头儿传来一阵很低沉的声音。内向,踏实,但又出奇的坚韧和心细。他就是我这次采访的“追梦人”—陈雪齐,一位有着马拉松梦想的外卖小哥。

说到他的内向、踏实,每次电话联系时,他的话都很少。只是一句开场的寒暄,然后简短地约定见面时间和地点。那种不温不火的语气,让我感受不到另一边任何的情绪波动。但是对于我的采访和拍摄,他又特别地细致和热心,不仅帮我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更是牺牲掉自己私人时间来配合我的工作。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不是埋头干活儿,就是在看书,或者是出去跑步。对他来说,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很踏实。也许正是这种少说多做的性格,造就了他会选择马拉松,坚持马拉松,并在马拉松上有着日趋显著进步的一个因素。

说到他的坚韧,心细。小时候最怕的科目是长跑,但是他就咬牙告诉自己没问题。这种很强烈的自信和心理暗示,最终帮助他克服了难关,最后竟然走上了马拉松这条路。作为非专业运动员的他,为了马拉松的确吃了不少苦。为了攒钱买鞋,他很少乱花钱。为了能有更多的训练时间,他住进了餐馆的仓库。在工作上,他会很仔细地摆放每一双筷子;在训练上,他会在日记上精确写下每一次的时间。这种仔细认真的生活态度,让我能进一步看到他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梦想绝不是夸夸其谈。

采访中的两件小事,让他的形象高大起来。

一天中午,为了拍摄他送外卖的画面,我坐在电动车的后面陪他出去送餐。当我们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车筐里的方便筷子散落开来。由于车速很快,掉落的筷子离我们的位置已经很远了。而幸运的是,一筐筷子也仅仅只有三双掉落在地上,无论是数量,还是价值,都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但是陈雪齐依然很认真的停好了车,跑回去捡了起来。然后平静地说了一句:“还是不要浪费。”

当天下午,我们从北体大体育馆拍摄完出来,在之前就得知我未带钱包的雪齐,为了怕我回去的路上挨饿,自己掏钱帮我买好了吃的和喝的。当时我真的实在太感动了,也许这点钱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雪齐来说,可以是一次很好的营养补充,一双跑鞋的1/10。那一天,我由于自己的疏忽,让一位经济并不是太宽裕的人,主动请我吃了一顿饭,我很惭愧,深深地。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伟大的梦想,无论你的身份地位如何。对于陈雪齐来说,这一切就如同他的QQ签名:梦想从未遥远,只有42.195公里。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