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 (14)

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 (14)

——“资本主义总危机”与共产主义信仰

(七)西方在“重新发现”马克思活动中探索资本主义的“出路”,更坚定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和坚定我们的共产主义信仰

“改革”一词现在经常出现在西方媒体刊上。在这场严重的危机中,西方各阶层人士都认为资本主义需要而且必须改革。但是,资本主义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诉求各异,因而对改革目标问题的回答迥然不同。这在西方各国国内如此,在世界论坛上也是如此。

美国学界和政界现在都有人认为“美国模式”逐渐走向衰落,“中国模式”正在兴起。美国前副财长罗杰·奥尔特曼说,这场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模式”陷入困境。美国外交学会研究员乔舒亚·柯兰齐克发表了《为什么“中国模式”不会消失》一文,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适应能力”,正在“挑战西方‘正统’模式”。(104)另一种说法是,“北京共识”看来正在“损害”“华盛顿共识”并迅速流行起来。持这一说法的是最初提出“华盛顿共识”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森,而“北京共识”的最初提出者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雷默则试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较为积极的解释。

在世界经济论坛和世界社会论坛上,发展模式问题都成为会议的主题。

第42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于2012年1月25~29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会议主题是“塑造新模式”。论坛主席施瓦布警告说:“试图使用过时的制度解决现实问题,只能使世界陷入新一轮危机。”他提出:“经济危机凸显资本主义制度亟待改革。”(105)寻找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新模式成为与会人士争论的焦点,由于各国各界与会人士立场和观点分歧,争论无果而终。

与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唱对台戏的世界社会论坛同期在巴西阿雷格里港举行,出席这一论坛的有几万名反资本主义斗士。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这一主题上,与会人士意见一致。然而在用什么新模式取代资本主义模式这一问题上,也没有达成共识。

西方国家目前的两种“发展模式”或两种“共识”之争,实质是关于现存生产关系适应和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问题。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适应和不适应的状况,毛泽东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来说,现在还能使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同社会主义制度比较起来,就很不优越,而且日益走向没落和完结。

在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人士中,有的认为“市场社会主义”可能是目前能达到的最好状态,但不是“最终目标”;有的主张“要用社会主义来推翻资本主义”;有的提出“要重新提倡共产主义”。

西方国家和国际论坛各界别人士和许多有识之士对资本主义“出路”的探索,从不同方面给我们以启示,使我们更坚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更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

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如果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也就是说,如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经济危机,直至发生系统性危机。如果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也就是说,如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有可能避免经济危机,避免系统性危机。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只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就可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只要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可以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适当结合,避免无政府状态的破坏性后果。毛泽东说的对:“资本主义的危机,是由于它的所有制性质决定的,而不是价值规律决定的。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所以没有危机及其‘毁灭性后果’,这也不是由于我们掌握了价值规律,而是由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全国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没有竞争和无政府状态等。”(10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的。当然,对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

原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4年第1期。本文大量引用了国内外许多报刊、期刊和书籍的资料,由于编辑期间吴易风教授眼疾复发无法亲自校订,而本刊编辑部人力有限也无法全部按照引文格式予以修正,只能提供引文所载报刊、期刊名称和日期,而缺省了引文的具体题目。作者和编辑部特此说明,并向广大读者致以诚挚的歉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