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 (15)

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述评 (15)

——“资本主义总危机”与共产主义信仰

 注释:

①《经济学家》周刊(英国),2012年2月23日。

②《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中国新闻网2013年5月1日。

③转引自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011年8月9日雷蒙德·邦约文章。

④《海峡时报》网站(新加坡)2011年8月19日。

⑤王恬等:《美国1%最富者到底是谁》,环球网2011年10月17日。

⑥《环球时报》2011年9月19日。

⑦《环球时报》2011年10月10日。

⑧《环球时报》2011年10月17日。

⑨《环球时报》2011年10月9日。

⑩《洛杉矶时报》网站(美国)2011年10月6日;《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7日。

(11)人民网2011年12月28日。

(12)《东方早报》2008年10月31日。

(13)《环球时报》2012年1月30日。

(14)南希·伯索尔和弗朗西斯·福山:《后“华盛顿共识”——危机之后的发展》,载于《金融危机后发展方面的新思想》,《外交》(美国)2011年第2期。

(15)《泰晤士报》网站(英国)2008年4月3日。

(16)丁木:《经济学界的集体反思》,《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29日。

(17)《环球时报》2008年10月23日。

(18)《光明日报》2008年11月11日。

(19)《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20)《环球时报》2012年8月24日。

(21)《环球时报》2011年11月9日。

(22)《日本时报》网站2012年7月19日。

(23)《光明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4)《新华网》2008年10月17日。

(25)《光明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6)《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跃点”》,《人民日报》2013年01月31日。

(27)《光明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8)《环球时报》2012年1月10日。

(29)《朝鲜日报》网站2012年1月9日。

(30)《朝鲜日报》2012年1月9日。

(31)《环球时报》2012年1月10日。

(32)《光明日报》2008年12月15日。

(33)《环球时报》2008年10月23日。

(34)《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5日。

(35)《环球时报》2011年2月23日。

(36)《东方早报》2008年10月31日。

(37)《人民日报》2013年4月14日。

(38)《环球时报》2008年10月23日。

(39)《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5日。

(40)《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41)《国际先驱导报》2012年2月13日。

(42)《东方早报》2008年10月31日。

(43)《国际先驱导报》2012年2月13日。

(44)《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5日。

(45)《环球时报》2008年10月23日。

(46)《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47)新华网2008年10月1日。

(48)《环球时报》2008年10月23日。

(49)《人民日报》2013年1月31日。

(50)《人民日报》2013年1月31日。

(51)《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11日。

(52)《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6期。

(53)《日本时报》网站2012年7月19日。

(54)(55)《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56)《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57)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58)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页。

(59)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长春:吉林出版社,1998年,第2页。

(60)丹尼尔·本萨义德:《马克思主义,理论:昨天和今天》,《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6期。

(61)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的遗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6日。

(62)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第4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39~440页。

(63)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的遗产》,《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3月6日。

(64)理查德·斯凯思:《阶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页。

(65)理查德·斯凯思:《阶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66)理查德·斯凯思:《阶级》,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2页。

(67)埃尔玛·阿尔特法特:《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跃点”》,《人民日报》2013年01月31日。

(68)亚历山大·韦贝尔:《马克思的预言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摘》2013年第5期。

(69)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第48页,新星出版社,2011年。

(70)理查德·斯凯思:《阶级》,第85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71)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贾米尔·约恩纳:《21世纪资本主义的垄断和竞争》,《每月评论》2011年第4期。

(72)《经济观察网》2009年5月7日。

(73)丹尼尔·本萨义德:《马克思主义,理论:昨天和今天》,《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6期。

(74)埃尔玛·阿尔特法特:《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跃点”》,《人民日报》2013年01月31日。

(75)《环球时报》2011年10月17日。

(76)《联合早报》网讯(香港)2011年8月15日。

(77)《马克思主义文摘》2013年第5期。

(78)《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79)《光明日报》2012年2月6日。

(80)《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2年12月27日。

(81)理查德·斯凯思:《阶级》,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7页。

(82)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37页。

(83)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41页。

(84)丹尼尔·本萨义德:《马克思主义,理论;昨天和今天》,《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6期。

(85)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第48页。

(86)《外交政策》(美国)2009年5—6月;《社会科学报》2009年6月11日。

(87)《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88)《人民日报》2013年7月31日。

(89)《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90)《东方早报》2008年10月31日。

(91)《联合早报》网讯(香港)2011年8月15日。

(92)《国际先驱导报》2012年2月13日。

(93)《光明日报》2012年1月28日。

(94)《光明日报》2012年1月29日。

(95)丹尼尔·本萨义德:《马克思主义,理论:昨天和今天》,《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6期。

(96)《世界报》(法国)2008年10月17日。

(97)琼·罗宾逊:《凯恩斯以后》,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6页。

(98)福克纳:《美国经济史》(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373~374页。

(99)玛乔里·谢泼德·特纳:《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5页。

(100)凯恩斯:《劝说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第245页。

(101)索罗:《经济学中的科学和意识形态》,载于克伦道尔、埃考斯编:《当代经济论文集》,波士顿:利特尔·布朗公司,1972年,第11页。

(102)《商业周刊》(台湾)2011年2月20日。

(103)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4)新华网2013年3月29日。

(105)《光明日报》2012年1月28日。

(106)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编),1998年,第497~498页。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