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六年级的小玉洁,早上5点起床煮饭,给父亲洗漱、喂饭,然后喂猪,7点钟以后上学。中午学校休息2个小时,她利用这个空挡时间跑回家给父亲倒尿,喂药促其排便,收拾妥当之后又跑到学校上课。下午放学后立马跑回家,先看看父亲有什么吩咐,然后到菜园地里干农活,打猪草。晚上,给父亲洗澡、换药(臀部上的褥疮)、洗衣服,吃了晚饭后做作业,当天的琐碎事务做完后已经是深夜12点。陈益春还记得,当年有一次见到小玉洁背着柴火慢慢到家,看起来灰头土脸非常疲惫的样子,心疼之余便问道:“孩子,累了就歇会儿。”
可女儿的回答却让他泪如泉涌:“爸爸,没事的,我不累。就是上坡怎么挑也挑不动这些柴火,后来我就一点一点拉着柴火爬上那个坡的。”
就这样,陈玉洁在生活重担与努力求学的缝隙中撑到了初三毕业,并最终因为学费问题及不能放弃爸爸不管而辍学回家务农。但年少的她并没有预见到生活的磨难和艰难——种地并不能改变这个家一丁点的命运。父亲的止痛药、褥疮药,家里的油盐酱醋……一系列的花销,常常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的陈玉洁想到了一个继续支撑这个家庭的办法:进城打工。
2013年10月17日,重庆市忠县县城,陈玉洁正在紧张工作中,对于这份月薪1600的彩印排版的工作她非常珍惜且感到满足。(资料图片来源:新华网)
在亲戚们的“鼓动”下,2007年10月,陈玉洁来到了离家不很远的县城——忠县。因为在这里,她可以一边挣钱,一边趁月末回一次家,给家里买米买油,替换86岁的奶奶照顾父亲。然而,这个又矮又黑,没有任何技术、没有经过任何装扮修饰的16岁女孩儿在城里却四处碰壁。家里的一切开销,还等着玉洁拿钱回去,久久找不到工作的陈玉洁有些心灰意冷。正在她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一家茶楼急招清洁工,以月工资300元的待遇录用了她。陈玉洁以她的勤劳很快赢得了老板的认可,每天6小时的工作时间也让她对未来有了新的打算。
她决定利用休息时间去参加半年的电脑知识培训,希望学得一技在手可以找到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于是,陈玉洁每天便奔走在上班与学习的路上。别人一天所学的东西,她只有4个小时的时间用来消化。半年后,学习结束。可是,紧随而来的,也是老板对她的解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