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基层党组织“心”问题

怎样解决基层党组织“心”问题

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上面千条线,下面不仅是一根针,还应织起一张网。基层党组织就是这张网上一个个结,只有将每个结扎紧扎牢,才能编织成一张坚固有力的网,党执政才有坚实的基础。

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倾听群众声音,解决群众根本问题。但现在一些基层组织中存在面向群众却视而不见,对群众声音装聋作哑,遇群众问题左推右挡的现象,这些都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表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往往是造成区域信访维稳事件频发、干群关系敏感、政府公信力削弱、人民群众幸福感降低的根本原因。“今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解决好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已迫在眉睫,如何解决?笔者认为关键要从“心”开始,解决好“心”问题。

建设为民型党组织,联系群众需真心。基层党组织中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的现象多有存在,究其根源是党员干部宗旨观念淡薄、角色观念倒置,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变成对人民群众的“雨露恩泽”、只想当“父母官”不想做人民公仆、懒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美其名曰“距离产生美”,以上种种都是联系群众缺乏真心的表现。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联系群众切忌虚情假意。要努力加强服务意识,广泛开展开门服务、入户服务、田埂服务等活动,形成“山不过来、我便过去”的工作思路;要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党员干部要模范带头,发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的“指挥棒”作用;要重视群众意见,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是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的缺失,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真心联系群众就应该开门纳谏、广开视听。

建设务实型党组织,干事创业需用心。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作出了“三严三实”重要指示,其中就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基层党组织要改变软弱涣散的现象,就要坚持“三实”的工作作风,用心的干事创业。要“出实策”,基层党组织要立足于本地发展实际、结合群众真实需求,制定适宜的发展政策和办法;要“鼓实劲”,基层党组织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事作风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干事气魄,鼓舞干劲、务实发展;要“办实事”,基层党组织要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发展为了人民”的精神,不图虚名、不务虚功,用心办好关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实事。

建设清廉型党组织,守法自律需公心。“公生明、廉生威”,自古以来,为政者自身的公正与廉洁是政权持久的保证。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而党员干部就是“钢筋”、就是“柱石”,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公心处事、以公心律己。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党员干部信念坚定是对党对人民忠诚的表现,也是党组织保持永续动力的根本原因;敬畏手中权力,始终牢记人民权力人民赋予,“权力无大小、行使需审慎”,基层党组织权力的正确行使关乎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坚持遵纪守法,基层党组织要树立懂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观,党员干部中要营造守法以严、律己奉公的良好风气。只有公心战胜私心,公器才不至于滥用,基层党组织才能永葆生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