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统一部署,昌宁县各级党组织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突出重点,做到分类指导全覆盖。紧紧抓住县级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以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延伸,拓展到普通党员干部。同时,区别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党组织特点,兼顾处级领导干部、科级领导干部、机关一般干部和村(社区)干部4个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1+7”教育实践活动方案,不搞“左右一个样、上下一般粗”。全县73个参学单位,共24个党(工)委、2个农村社区党委、154个党总支、838个党支部、18040名党员参加活动,参学对象实现“全覆盖、零遗漏”。
坚持领导带头,做到以上率下作示范。注重发挥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示范引领作用,落实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委常委班子“五个带头”当好领头雁,县人大常委会班子围绕“2234”思路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政府班子“五促发展”模范践行群众路线,县政协班子“三项举措”以身作则促活动,县四班子以上率下,推动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县委常委班子带头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橄榄河玉地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群众工作经验”等专题讨论,县政府党组开展“六问六带头学习焦裕禄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等专题学习。县委主要领导为225名党组织书记授课,50名县处级领导深入联系点听取意见,召开座谈会98场次,蹲点调研人均达6天以上,为全县党员干部作出表率。
坚持理论学习,做到提高认识强党性。采取集中学与个人学、典型讲与互助学、实践学与讨论学、观看教育片与实际体验等多种形式,学深学透必学篇目,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讨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畅谈学习体会。围绕活动主题,把橄榄河、玉地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群众工作经验汇编成《一切为了群众》供党员干部学习,培树杨兆虎、左金发、张有国等身边先进典型人物7个,用身边人和事教育党员干部。目前,全县党员干部组织专题讨论、交流学习882场次,领导干部上党课313次,撰写心得体会10920篇。县四班子开展集中学习36次,专题讨论18次,撰写读书笔记566篇、心得体会174篇。41名县处级党员领导率先到善洲林场开展党性教育,对照先进榜样,弘扬优良作风,锻造优秀品质。
坚持群众参与,做到敞开大门听意见。坚持开门搞活动,采取问卷调查、民意测评、民情恳谈、蹲点调研等多种有效方式,把请上来听、走下去访,面对面谈、背对背提结合起来。县级领导先后深入乡、村、组和部门,听取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主动邀请离退休老同志、“两代表一委员”及基层党员、群众代表参加座谈会,做到听各级领导干部的意见,也听普通群众的诉求;听上级督导组的指点,也听下级的评议;听同级同事的建言,也听服务对象的评判;听党内同志的直言,也听党外人士的诤言,并把每一条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确保问题不回避、矛盾不遮掩、困难不轻描,意见听进去、建议带回来。目前,县四班子初步征求到卫生系统留不住人才、教育系统临聘教师过多、城市综合管理不够到位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意见建议565条,其中班子集体92条,班子个人473条。全县3874名党员干部梳理出“四风”问题的“地方病、部门病、个人病”清单14243条。
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立行立改见成效。以“立即改、马上办”的行动,对存在问题一项一项整治,一个一个攻坚。开展干部作风专项督查3次,问责处理干部3人。实行年度会议计划报备,审批全县性会议43个、同比减少34个,全县性会议和节庆活动实现“双下降”。对294辆公务用车粘贴统一标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控制各类检查考核评比项目,领导干部腾退超标办公用房4400平方米。全县3874名领导干部结对10822户农户,落实帮扶项目47个,帮扶资金412万元,解决困难问题183件,化解矛盾纠纷66起。实施好“三个100万”工程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创“6995”信息服务平台,为113个村1757个村民小组83110户农户,构建起与政府部门、村“两委”和村民之间互帮、互助的语音信息平台;开展“废、改、立”工作,健全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公车管理、干部管理、财务管理、公务接待、“五不直接分管”等24项制度,做到用好的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加大对窗口服务单位的督查,防止冷、横、硬、推,杜绝吃、拿、卡、要。
坚持工学互动,做到统筹兼顾促发展。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围绕建设开放、效率、富裕、和谐、生态新昌宁的目标,把教育实践活动与“三查三看”、“一教育五行动”、群众工作“六项制度”相结合,与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要工作、扶贫攻坚、城乡统筹、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矛盾排查、社会维稳等相融合,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成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做到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检验活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改进作风实实在在的成效。盯紧“三重”工作,加速推进温泉旅游小镇、大链二级公路、文耐水库、卡斯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推进。
坚持内外并重,做到营造氛围促推动。通过设立专栏、编发简报、制作宣传板、开办学习园地等广泛宣传的同时,更加注重运用网络和网上意见箱等新媒体建立互动机制,提高群众关注度,引导更多群众参与。同时,充分发挥《昌宁宣传》、昌宁新闻网、昌宁党建网等媒体和刊物作用,开通昌宁新闻网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路线大家谈”、“听民意·话整改”、“学先进、照镜子”等专题专栏,已播出“听民意·话整改”专题访谈节目22期,“学先进、照镜子”专栏4期,在县级媒体刊播新闻报道562条次,在上级媒体刊发全县教育实践活动稿件204条。4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昌宁“6995”接通山乡最后一公里——手机“变身”小喇叭》,在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播出《云南昌宁:有急事拨6995搭建互助平台》,初步展现了全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特色。
坚持从严标准,做到真督实导把方向。把督促检查作为活动开展的有力保证,从25个单位抽调49名政治强、业务精、热情高、形象好的干部,成立13个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督导组,把“严督实导、决不放过”作为督导的工作原则和标准,按照“把握正确方向、把握基层特点、把握传导压力、把握效果体现、把握问题导向”的要求,采取县级党员领导干部重点督、县委督导组全面督、行业督导组分类督、乡镇(部门)督导组深入督的方式,抓住重点对象、重点要求和重点环节,严把启动准备关、活动方案关、动员讲话关、学习成效关、听取意见关,及时了解活动情况,总结挖掘基层经验,认真解决实际问题,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督导程序一步不落,工作要求一丝不松,从严从实抓好督导工作。督导过程中发现突出问题41个,已全部按要求整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