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通政府服务“最后一公里”

摘要:与一些协会“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是,宁海县商会企业服务中心有近70人,有的帮企业解答法律问题,有的到企业排查安全隐患,还有的为企业跑政府机关……通过企业服务中心这一大平台,宁海县商会积极探索一条商务服务企业的新路径......

巧借外力延伸服务

赶赴宁海采访的路上,“宁海商会企业服务中心”的高炮广告矗立在高速公路旁。一到服务中心,法律、培训、统计等各部门的办公室里是忙碌的工作人员。“因为企业需要,在现有11个服务类别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再增加服务种类。”宁海县商会企业服务中心主任童跃说,各类服务项目,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的。

别说服务中心的项目,就是这个服务中心本身,也是宁海县商会探索市场化服务的成果。

2008年初,宁海县商会就开始设立工商经济服务中心,希望通过一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机制服务企业。“当时的工商经济服务中心,依靠的是商会本身的力量,这个力量毕竟有限,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专业化程度等,与当前企业的需求有距离。”宁海县商会会长王朝衡直言不讳,如果让商会直接服务企业,就会囿于宣传政策等相对表面化的局面,在服务深度上,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如何借助外力,进一步服务企业?宁海县商会通过委托第三方中介组织,于2012年5月,成立宁海县商会企业服务中心。作为商会服务企业的平台,服务中心根据市场需求陆续设立了金融、投资、司法、教育培训、统计调研、综合服务等小平台。“当时只想满足企业需求,没想到正好与当前改革的大势相一致,这更坚定了我们走下去的决心。”宁海县商会副会长舒军海说。

让市场决定服务内容

因为创立之初还不十分明确具体的市场定位,宁海县商会企业服务中心一开始也走过弯路。童跃告诉记者,当时想以会员制来服务企业,针对VIP企业提出来的需求,中心提供保姆式服务,结果运行一年来,发现100多家企业中仅有一家主动提出了需求。

与VIP保姆式服务截然不同的是,服务中心推出的“劳动人力资源管理怎么做?”“工伤后续服务能不能代办?”“科技项目如何申报?”一些单项服务反而受到了欢迎。

服务中心毅然暂停了VIP服务,主动把企业所交的VIP会费转为相关项目的服务费。如今,服务中心通过公益和收费两块服务,形成了政策规划、统计评估、政策培训、金融投资、人力资源、社会责任、检验检测等11大服务平台,各平台为1626家企业提供33项服务49.72万次,其中公益服务26.65万次,有偿服务23.07万次。

和谐劳动关系是服务中心一大亮点,通过社保网络日常服务、工伤代办、企业人事库维护、企业用工权益保护、工时制审批代办等具体项目,为企业提供了近20万次服务。如中心自主研发了公共事务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其中企业用工权益保护系统功能模块,可快速拟订出符合法律法规、兼顾用人单位权益的劳动合同等文书材料,大大降低了企业法律风险,广受企业欢迎。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