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对贯彻群众路线的启示(2)

沂蒙精神对贯彻群众路线的启示(2)

摘要:多年来对沂蒙精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挖掘总结老区人民感天动地的无私奉献精神方面,今天我们以新的视角来探寻这段历史,看到沂蒙精神并不是天然形成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地区,当时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有国民党及其军队,还有日伪军等,在多种政治和军事力量角逐中,为什么最终共产党取代了国民党及其他势力,为什么沂蒙人民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

第二,作风建设的关键是解决“如何管好用好权力”的问题。如果说战争年代,党员干部面临的最大考验是生死考验,那么在执政条件下,面临的最大考验就是权力考验。对照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现象莫不是权力突破应有边界、背离应有准则而导致的行为失规失范问题。目前集中表现在权力寻租导致腐败、滥用权力和用公权谋私利的问题。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这些特权现象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群众极大不满。”因此我认为,转作风不仅是简单的转行为,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对待权力、行使权力的问题。好的作风,本身就是建立在对权力的合理认知、正确使用之上。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敬畏权力。以敬畏的心情对待岗位职责和权力,定会产生戒惧之意,才能有如履薄冰之感,认真负责地工作,不敢懈怠,不敢忘乎所以,才会与民荣辱与共。再是规范权力。习近平同志有一句十分形象的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新一届中央领导履新之初就出台了包括“八项规定”在内的一系列制度措施,其深意就在于此。用严格的纪律和制度来规范和用好权力,要求党员干部有自我限权意识,还要很好地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毛泽东曾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执政周期律时说:“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唯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那么,如何才能唤起人人起来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才能建立保证人人起来负责的机制与制度?这是当前管好用好权力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治本之策。

第三,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坚持对上对下负责的一致性。群众工作一头连着党,一头连着群众,是党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实质上党与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现实中却有“是替党说话,还是替群众说话”这样的雷人之语。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在一些具体工作上还存有对上与对下原本一致性的分离。这种分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有上级工作不深入、决策脱离实际的问题,也有下级宁可闭上眼晴、不看现实、不顾人民利益受损,也要迎合上级、上传信息失真的问题;它有由于实践发展迅速,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主观认识跟不上客观形势的问题,也有为了个人和部门私利而产生的立场问题。单从主客体的关系来讲,影响“求真务实”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是“权力真理”的观念模式,表现型的行为准则(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了换取一个肯定性的政治评价)和一元化、简单化的评价机制(唯GDP)等。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眼晴向下的问题。只有与群众在一起,密切联系,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过去革命战争年代,严酷的环境决定党的干部必须在人民群众中间。济南军区原政委宋清渭同志说:“那时,我们住着老百姓的房,吃着老百性的粮,离开老百姓寸步难行。”所以,老一辈革命者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那时,如果脱离群众马上就会在战火中受到惩罚。而我们现在的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大都是一路经过考试选拔过来,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员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从何而来,我们联系群众的动力何在?这些都是做好群众工作需要解决的难点。应当说,胡锦涛同志在著名的新三民主义“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中点到的利益、权力和感情,抓住了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关键点。

(作者系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