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2)

核心提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任务就是重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服务业所占比重。一般认为,一个具有高端化产业结构的经济强国,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应在70%左右。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的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分别为:79.7%、71.4%、71.1%、79.8%,中国的服务业产值占比仅为43.7%。从服务业产值占比来看我国与经济强国的差距,的确还有相当的距离。应当说,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推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发展、培育一批跨国企业和世界知名品牌,是我国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

城市化率。城市化是衡量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据世界银行统计,2012年美国、日本、德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82.6%、91.7%、74.1%。我国的城镇化率目前仅为52.67%(我国的“城镇化”包括建制镇在内)。这个统计口径包括了半年以上常住人口,实际上城镇户籍人口也就在35%左右。按照国际衡量标准,一般认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普遍超过70%。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阶段,这对于实现经济强国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当然,鉴于我国特殊的基本国情,可以不必追求像其他发达国家那样过高的城市化率。

国际储备货币占比。一个国家的本国货币能被世界上其他国家作为流通、计价、结算货币,尤其作为储备货币,则无可置疑地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地位和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强大的集中体现。按照一般的衡量标准,一国货币在世界储备货币中占到4%左右,可被认为是一种国际化货币。据IMF的统计,2010年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分别为62%、26%、4%、4%,而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还不到1%。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定价权非常有限,离金融强国支撑的经济强国还有较远的距离。

当然,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内涵还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量化。我们选取的判断经济强国的指标,既充分考虑了体现经济强国的基本内涵,又充分考虑易于计算和便于理解的通行原则。

根据这些标准和指标体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可以明确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战略步骤和目标。据中国社科院的报告预测,在2020年这个战略节点上,我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战略步骤和目标可表述为“两步走”:第一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5万亿美元左右,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步,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世界占比达到20%左右;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迈入世界前五名国家的行列;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左右;具有一批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与世界知名品牌;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并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达到4%左右。到那时,我们就可以郑重地向世界人民宣告我国实现建设经济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三、世界上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与启示

经济强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经济的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这种主导与优势地位的获得,是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中形成的,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路径。回顾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对于我国抓住“两个一百年”战略发展阶段,胜利实现经济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据专家研究,15世纪以来,先后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这九个国家成为世界性的经济大国或强国(唐晋主编,2006 年版,《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第1 页),美国、日本和德国则是当今世界上名副其实的经济强国。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强国的发展史,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条件和历史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大背景下,依靠对外殖民扩张之路实现经济崛起已不可复制。同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决不能走对外扩张的老路,而只能走和平发展之路。但是,研究总结世界上经济强国崛起的历史进程,还是有必要的。从世界上已成为经济强国的国家发展进程看,大体上说都有以下“七个重视”。

第一,重视抓住发展的机遇。纵观500多年中世界经济强国走过的发展道路与留下的经验教训会发现:每一个经济强国的崛起都是在特定的背景条件下,紧紧地抓住历史与现实赋予的战略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借助地理大发现的巨大历史机遇,广泛进行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建立起庞大的经济版图,实现了国家的崛起。而其他没有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的国家,则被抛在了后头。每一次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都意味新的发展机遇。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化后起之国,紧紧地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这些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从而实现了经济强国的目标。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处于深刻的调整时期,第三次工业革命正掀起人类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全球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应高度重视和紧紧抓住这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第二,重视科学技术的创新。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雄辩地证明:科技创新在经济强国的崛起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唯有依靠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并不断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先导,英国在18世纪掀起了一轮技术发明与创新的浪潮,为英国的工业化和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以爱迪生的发明为先导,美国成为19世纪电气革命和20世纪电子信息革命的发源地。美国建立了完善的鼓励技术创新与科技发明的体制机制,各种发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科技实力,在全球经济中独占鳌头。日本依靠技术引进及改良创新,建立了自主的科学技术体系,并依靠科技的力量迅速赶超先进国家水平。德国则非常重视基础科研与应用科学创新,正是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德国在机械制造、汽车、化工等领域成为具有极强全球竞争力的行业奠定了基础。

第三,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强国无一不是依靠巨大的人力资本投资,创建发达的教育体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为实现经济崛起提供了重要条件。美国是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强国,美国的高水平大学、高端科研机构的数量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日本能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上迅速重建经济,其奥妙之一就是日本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与积累,为实现经济起飞奠定了人才基础。德国在二战之后,依靠政府对教育的巨大投入,使得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迅速得到了发展,为实现经济崛起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第四,重视城市化的推进。纵观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城市化的持续推进是成功之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的自由市场经济萌芽于城市的原始形态——城堡之中,崛起于城市的扩张与发展之中。19世纪的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庞大的铁路交通网络使得城市规模迅速扩张,186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61.3%,高度城市化为英国实现经济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19 世纪后期到20世纪的美国,在雄厚的物质条件支撑下,美国着力发展大城市群、合理布局中小城镇,为经济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战后的日本、德国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工作、优先发展大城市、引导产业集群与集聚,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重视体制机制的变革。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充分表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变革,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决定性条件。无论是葡萄牙对航海探险基金机制的创新,还是西班牙对个人产权制度的改革;无论是荷兰对金融制度与金融体系的创新,还是英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改革;无论是美国对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还是德国对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都有力地证明了不断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极端重要性。

第六,重视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纵观世界强国的发展史,其实质就是海洋强国的发迹史。海洋是连接世界各个经济体的血脉和桥梁。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的崛起无一不是依靠海洋上力量的优势,都高度重视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都是在重视海洋强权的战略中形成了对世界经济的主导权,确立了其经济大国的地位。18世纪的英国,正是依仗其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击败了荷兰的海上有生力量,并将海洋军事、殖民扩张与国际贸易这三者结合起来,成就了“日不落帝国”。此后的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经济强国都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先盛于海洋,后盛于世界”。当今的美国更是重视发展航空母舰、潜艇等海洋军事力量,并积极控制海上战略要地和建立海洋战略基地,将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紧紧与海洋强国战略捆绑在一起,为巩固其经济强国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七,重视对外开放的扩大。世界经济强国崛起的历程表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封闭的经济体系中崛起。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美国等经济大国崛起的历程可以看出,开放的全球市场和自由贸易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国际产业结构的联动,是影响大国崛起的重要外部因素。18世纪的英国通过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将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倾销到世界各地。美国利用在世界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并利用在国际金融、国际政治中的强势地位,不断巩固其经济强国地位。德国和日本都是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国家,并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的治理,不断适应世界市场体系的变化,为国家经济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四、我国建设经济强国的机遇和挑战

综观全局,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迈向经济强国的许多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