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可行之路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可行之路

四川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活动时间虽然不长,但践行群众路线的主题永恒不变。我们将长期坚持这些机制,把党的智慧力量之根深深扎进群众,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注入永远流淌的源头活水,努力实现干部与人民群众常联常新、常走常亲,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提供有力支撑。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基。作为人口大省、西部欠发达地区,四川的发展稳定在相当程度上关系着全国的发展稳定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立足四川长治久安,立足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着力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凝聚力量,在全省上下300多万党员干部中组织开展了“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倡导干部亲力亲为、到一线服务群众的时代理念,落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的宗旨要求,追求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务实效果,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实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努力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注入强大力量。经过半年多的实践,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走入群众,走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局面。

一、用脚步缩短距离、丈量作风,用真心换真情,在心灵上贴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并强调,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这启示我们,一切工作都要有利于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利于坚实党的执政根基,使党始终带领人民,同心同德,满怀豪情踏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审视四川,近年来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但总有那么一堵堵“玻璃墙”横亘于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拉开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距离,疏远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只有走近才能缩短,感情只有培养才能升华。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后期,借力活动营造的良好氛围,我们及时启动“走基层”活动,让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全省农村和社区、走进城乡居民家中,一起聊、一起想、一起干,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换信任,用行动展示作风。

从一开始,我们就把“走基层”活动定位为全省动员、全体参与,不分上级下级,不分城市农村,不分行政事业,所有党员干部一律把脚步踏进群众家门,接地气,养正气,得民气。推动由过去的基层党员干部走基层向领导干部带头走基层转变。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从省级领导干部带头抓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每名班子成员都到联系点群众家中看看厨房、聊聊家常、听听困难,给予帮助。推动由过去的个别地区走基层向全省一起走基层转变。组织省市县乡各级机关党员干部走进基层联系点,走进困难群众家中,为民谋事,实在干事,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问题。推动由过去的例行式走基层向带着问题走基层转变。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全省党员干部“走基层”规范要求,严令各级党员干部下基层一律不搞层层陪同,不搞形式主义,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树立党员干部队伍“清新”形象。成立督导组,明察暗访,先后两轮深入全省市(州),督查到县乡村,确保“走基层”不打折扣落实到底,与群众血肉联系不断加强。

“走基层”活动开展半年多来,群众普遍反映“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党员干部也感到工作好开展了,过去一些地区“敲半天门、露半张脸、说半句话”的现象已成为历史。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过去转作风靠的是号召,现在转作风靠的是制度和示范,领导干部行动起来,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全心参与、全力投入,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好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唯有与群众同行、为群众服务、引群众前进,并接受群众的检验,才能有效联系群众,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