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直面谈“核” 效果待考(2)

摘要:从去年11月以来,伊朗与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展开多轮谈判,但进展不大。今年5月,在维也纳举行的第四轮谈判更是无果而终。其中,伊朗与主导西方国家对伊经济制裁的美国分歧最大,解决伊核问题已经到了美伊两国直接对话的时刻。

顽疾尚存 效果待考

分析人士认为,伊核谈判如此之难的症结归根到底在于伊朗与美国之间长期形成的互不信任。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马兰迪表示,此次为达成最终协议,伊朗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但美国一直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伊朗做出的让步,导致双方在核心问题上迟迟难以取得进展。

此番美伊的接触向外界展示了双方希望寻求更多共识的良好愿景,但双方的直接对话低调异常,未向媒体透露会谈内容细节,甚至不愿向外界透露会谈的具体地点。分析认为,这很可能是因为会谈涉及双方核心关切,只能在完全排除外界干扰的前提下进行。会谈结束后,伊朗核谈判代表阿拉格希表示,双方充分地交换了意见,但分歧依然存在。接下来,伊朗还将与俄罗斯、法国和德国举行直接会谈。美方事后也放话,称会谈并未“取得足够的进展”,也未看到“足够的实际效果”。

目前来看,伊朗核问题谈判在一系列焦点问题上仍难有进展:首先是在浓缩铀问题上,伊朗一直希望继续扩大浓缩铀产能,将离心机数量从目前的1.9万台增至5万台;而西方则希望伊朗仅保留数千台。其次,在制裁期限问题上,伊朗希望在四五年内完全撤销制裁,西方则表示需要将制裁延长10到15年,以确保伊朗核设施的民用性质。此外,西方还怀疑伊朗在帕尔钦军事基地试验可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要求对该基地进行核查;但伊朗方面则对此强烈反对,称这是侵犯主权之举。

鉴于目前的此种情况,有分析认为,在7月20日临时协议到期时可能出现的结果有两个:一是各方通过艰难会谈弥合分歧,按照原定计划达成全面协议;二是各方没能达成一致,全面解决伊核问题尚需时日,临时协议的有效期可能被延长,寻找最终解决方案需要更多时间。阿拉格希曾于近日公开表示,谈判期限可能需要再延长6个月。

2

(图片说明:6月2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出席新闻发布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