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听一些基层群众谈到,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后,去县、区等机关办事,虽然比以往顺当多了,但却产生了一种“不怕局长怕股长”的现象。这种现象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县官不如现管”。意思就是很多时候,在基层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找高层领导,不如找直接负责人更实际,更有效率。
在基层工作中,处于“现管”位置的大多数就是被群众称之为“股长”的基层干部、办事员,他们身处一线岗位,虽然官衔不大,职务不高,但却手握着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办事实权,是各项政策与群众需求之间直接对接的关键一环。他们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庞大群体,他们的位置不可或缺,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是保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的“传声筒”,他们是保障基层工作扎实推进的“变压器”。
很多基层干部、办事员在这样平淡无奇甚至琐碎乏味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们大多数默默无闻、甘于吃苦,多年如一日,在基层这片躬耕为民的沃土上挥洒着汗水,为保障党和人民的事业根基稳固无悔地奉献着青春。他们原本是基层这片广阔天地最可爱的人,是基层老百姓最值得信任的贴心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总有几匹害群之马的存在,使得这个工作环境差、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提升空间小的群体,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反而背负上慵懒散漫、吃拿卡要、作威作福的“污名”。他们依仗着手中一点“芝麻绿豆大”的权力,颐指气使瞎指挥,拿着鸡毛当令箭,动不动就给群众“穿小鞋”,让群众绕远跑冤枉路,导致群众意见很大。甚至少数人在当前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耍花腔、做样子,对待群众的态度人前人后不一样。领导在场就热情似火,领导不在就冷若冰霜;上级督导就耐心周到,督导结束就爱答不理。这是典型的“四风”问题在作怪,也是干部党性不强、作风不扎实的具体表现。既让基层干部整体形象抹黑蒙羞,也无形中加深了个别群众对基层干部这一群体的误读。
基层干部和群众之间原本应该是“鱼”与“水”的关系,干部是鱼,群众是水,鱼能活水,水能养鱼,鱼水情深,和谐相处。坚决不能因为少数基层干部、办事员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把与群众的关系变成水火不容,两败俱伤,最终酿成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冲突增加的苦果。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打通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如果作为接力为人民服务“最后一棒”的股长,成为群众得实惠、见真章的“拦路虎”,无疑会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作为直接联系群众“最后一班岗”的基层干部,缺少服务群众的真情实意、真抓实干,无疑会使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初衷流于形式。
因此,这种“不怕局长怕股长”的现象必须狠刹,这种“县官不如现管”的行为必须严惩。当教育实践活动逐渐进入到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的关键阶段,就要求各级各部门的“一把手”既要正己正身,更要严格把关,不偏不倚、不疏不漏,一竿子撑到底。从局长到股长,再到一般人员,特别是身处一线窗口的办事人员,一视同仁,正风肃纪,治庸问责,切实端正为民服务的态度,提高服务群众水平,真正做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而各级督导组也要严督实导、明察暗访,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既要严打大老虎,更要谨防小苍蝇。特别是那些伪装性强、不易察觉,却对普通群众而言,恶劣影响甚至远远猛于大老虎的苍蝇,更要一掌拍死,零容忍对待,切实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作风顽疾,让群众能够真正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