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特色贴近 求融入感召

重庆:以特色贴近 求融入感召

大中小学以各具特色的活动载体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

摘要: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虽都是学生群体,却有着太多太大的差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的实践中,重庆市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分类施教,以适合各类学生群体特点的活动为载体,扎实有效地推进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日前,记者走进重庆市几所大中小学校园,感受到了这种以特色求贴近、以生动求感召的教育效果。

点亮山里孩子的追梦希望

“同学们,你们对梦想的理解是什么?你们都有什么梦想呢?”6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重庆市江津区嘉平镇中心学校时,正赶上该校六年级一班在开主题班会。

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踊跃作答:“梦想是人生的追求,我的梦想是当飞行员”“梦想就是长大后最想做的事,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歌手,用歌声为人们驱散忧伤”“我想当一名厨师,把各种美食与大家分享”……孩子们面带憧憬,声音响亮。

嘉平中心学校召开这样的主题班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去年5月,重庆市“山里孩子有梦想”活动在该校启动,一系列活动让这里的农村学生走进了一片新天地。“除了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启发学生们树立梦想追求,市里有关部门还安排学生们去主城区参观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对梦想也有了新的认识。”校长罗涛告诉记者。

杨雪是该校六年级一班的学生,父亲在外打工、母亲患病的家庭状况让这个13岁女孩一度郁郁寡欢,是“山里孩子有梦想”活动让她变得活泼开朗了,“现在,我有了自己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教师杨栓说,上小学的山里娃,很多人理想都不太清晰,“梦想”教育对树立他们的自信很有帮助。

在嘉平中心学校并不宽敞的校园内,有两处“风景”让人难忘:一是学生们的“笑脸墙”,二是山坡上的一片“梦想林”。前者记录着孩子们的欢乐,后者见证着孩子们的成长。嘉平镇镇长唐晓敏认为,“梦想教育”找到了让山里孩子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的融入点,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山区落地生根。

记者从重庆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山里孩子有梦想”主题活动将在全市区县持续展开。活动设计了丰富的内容:“流动课堂”将组织科学、艺术、历史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和志愿者走进山区学校;“助梦行动”让孩子们结合梦想规划一件要努力的事,发动社会力量帮助他们完成;“梦想分享”让孩子们分享追梦体会,学会感恩。

“大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杨德帅是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二五班的学生,暑期临近,除了备考,作为班级自办文学刊物《牧野》的主编,他还忙着为下一期刊物组稿。“所有内容都是同学们原创的,诗歌、散文、书评都有。”小伙子告诉记者,这得益于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以及老师们课内外的辅导,“阅读能让人从喧嚣中沉静下来,也能促进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表达”,喜欢写诗的杨德帅说。

重庆十一中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秉承“博文修德,精益求精”的校训,该校提出了新时期的育人目标——培养家国栋梁。对此,校长钟进友解释:作为个体,能对自我负责;作为家庭成员,有家庭担当;作为公民,对社会、国家有贡献。“围绕核心价值观,我们明确了‘有人文精神,有科学素养,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向,其中,人文精神的濡养是关键。”钟进友说。

如何在中学教育环节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学校提出了“天天大阅读,书香育栋梁”的理念,明确把“大阅读”作为办学特色,并启动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大阅读”的“大”从何体现?钟校长的回答很简洁:视野、空间、时间和形式四个方面。

“学校从每周六节语文课中,专门划出一节‘课外阅读课’,上课地点在图书馆,方式是学生自己阅读,”该校语文教师钱序宜介绍,阅读书目来自三个方面:图书馆推荐、教师推荐和学生自荐。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成长阶段、心理特点,并配合课程开设情况,学校还拟出了从初一到高二各有侧重的阅读主题:初一“成长与感恩”、初二“自然与生命”、初三“社会与精神”、高一“人物与心灵”、高二“历史与哲学”。

高二五班学生冉媛媛告诉记者,列入推荐书目的书籍不局限于畅销书,也有传统经典;有文史类,也有社会类和自然科学类。《草房子》《繁星春水》等受到了初一学生张小艾和同学们的喜爱,张小艾告诉记者,学校和班级还经常围绕阅读举办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活动。“看书和参加活动给孩子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该校初一学生家长袁缙说,孩子知识面更宽了,更加自信了,在讲诚信、懂得感恩方面也有进步。

据介绍,重庆市将启动“普通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改革”项目试点,根据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目标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具体培育目标和基本要求。

“小红帽”弘扬志愿精神

“一件事做了30年,30年做了一件事。他们是温暖的阳光,是涌动的青春,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红帽。”这是一段颁奖词。不久前,重庆工商大学“小红帽”家电维修协会入选重庆市第三届“感动校园十大人物”,在颁奖仪式上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小红帽”家电维修协会的前身是30年前成立的渝州大学家电维修部。“当时只有几个人,现在却已经有会员200多名,是校园内队伍最庞大的协会之一。”现任会长、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桑标介绍,尽管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义务为师生和市民维修家电的活动从未间断,“在学校关心下,我们有了固定的服务站,每天由没有课的队员轮流值守。”桑标说,周末他们会把“摊儿”摆在学校“繁华地段”,有时也到附近的小区为居民服务。

记者见到该协会技术部部长、来自广东的大二学生张梦婷时,她正在服务站指导队员为一台笔记本电脑除尘。“协会有传帮带的好传统,遇到冰箱、电饭煲这类比较复杂的电器时,已经‘退役’的队员会无私地伸出援手。”2013年,“小红帽”为全校师生和社区居民维修各类家电3100多件次。

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段远鹏认为,“小红帽”团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培养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学生队员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这种敬业奉献的思想根基会让他们长久受益。“‘小红帽’长期坚持义务服务的举动,是对志愿者精神的弘扬,产生了良好的感召效应,”重庆工商大学团委书记杨娟介绍,近年来,全校义工志愿服务结合“爱心助残”“尊老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特色主题,开展了大量公益活动,全校义工志愿者协会注册人数已达16000多人,超过了学生总数的一半。

从身边小事做起,注重践行,润物无声。重庆市各高校在认真推进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同时,纷纷通过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庆市教委近期的一项调研显示,全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度超过了70%;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80.18%的人持乐观态度。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