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病根”
长期致力于学生考前辅导与考后心理工作的吉林北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沈键认为,现在很多考生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家长的期待。
“倘若考不上大学,就得像父母一样,一辈子干农活!”考生黄文波说,“父母的这几句话,总是在自己的脑海中反复出现,浑身的汗毛都在颤栗。我家里条件不好,想上个技校早点挣钱,但父母非让我给家里争光,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大学。”
今年第二次参加高考的黄媛媛更是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尽管我的成绩一直不错,却永远难以达到父母的要求。当年他们因为家境不济没有上大学,所以一直认为,只有我考上大学,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理想。”
在这样的压力下,黄媛媛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差生”。去年高考虽然过了本科线,但没有考取理想的大学,最终按父母意愿选择“复读”。
(图片:各地举办2014年高招咨询大会)
记者还发现,很多父母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也让孩子产生巨大压力。“我知道他们一直为了等我高考结束才离婚,我心理上一直害怕高考的到来。”刘云说,“父母关系一直不好,考前家中异常宁静,让自己心情更加痛苦。”
沈键认为,由于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承担他们未曾实现的人生追求,因此,孩子一直在负重前行,尤其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家长和孩子会产生矛盾。“家长虽然嘴上不说,但态度、表情,以及口头禅,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最善于研究家长的情绪和心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