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在基层长在基层的一员,我时有听到群众在抱怨“电视新闻里,国家又发布了惠民政策,可实惠却迟迟没有落在自己的身上”。这样的抱怨值得基层干部深思。通过调研,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度”,才能真正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听取群众意见要有广度。许多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更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对政策的执行更是一味的“依葫芦画瓢”,政策执行出现偏差,群众也无法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要结合地区实际,找准政策落脚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
二是了解群众困难问题要多角度。基层干部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实事、解困难,感知群众冷暖,将心比心。才能感同身受,保证群众苦有地方诉、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多角度的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三是加强群众对党员干部的信任度。“利民之事,丝发必兴”,老百姓的心中永远有一杆公平的秤。只有“与群众亲如兄弟姐妹”,时刻把群众的困难放在心上,取得群众的信任,把“服务” 真正的送到群众心中,使群众看到“最后一公里”的希望。
四是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深度。在“最后一公里”中,只有把身、心、情俯在群众身上,不再蜻蜓点水、不再讲求台账记录、不再追求面子工程,深入群众,把服务做实、把问题解答,真正的让群众感受政策带来的实惠。
在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中,只有真心把群众当家人、真心做实事,真心解难题,实实在在的为群众服务,才能脚踏实地的践行好群众路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