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专家学者发言摘要

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工作部署,6月19日,教育部社科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京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以纪念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60周年。现将与会主要代表发言摘编如下。 

“大德”的弘扬、践行和遵循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专委会委员 顾海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因此,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遵循,就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践行和遵循的要求,融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为一体,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彰显了中国精神。 

面对世界,中国之“大德”更显其重要意义。“大德”弘扬,呈现的将是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就是要清楚“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大德”践行,承诺的将是“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我们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逻辑,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大德”遵循,始终不渝的将是“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阐释,十分关注其中“大德”的意蕴。国家之“大德”寓于中国梦之中。中国梦的实质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因此,“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国家之“大德”。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中体现的当代中国“大德”意蕴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明大德”的性质、内涵、形式和意义。“明大德”是国家的思想内涵、国家的政治形象;是国家的价值体认、国家凝聚民族精神和人民力量的“神器”;是坚持道路发展、制度完善和理论创新的软实力;是国家的世界形象和内在定力的根本证实。 

“明大德”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起到“传播主流价值观,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政策行为等都置于核心价值观念的统摄之下”;“各种社会管理要承担起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等。国家礼仪、国家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政策和社会管理原则,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宣示,是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载体。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践行中,要担当起“明大德”及其与“守公德”、“严私德”整体并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引导。 

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 张东刚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要求,系统推进思政课改革,统筹教材、教师、教学、学科、管理等各环节,制定实施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一是进一步强化思政课的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信仰塑造的功能定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政课的重要任务。 

二是加强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建设,着力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 

三是实施“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启动“名师名家示范课工程”,引导和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育人资源,推动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育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之所在。 

一是高质量编写“马工程”重点教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加强“马工程”重点教材在高校的统一使用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研究基地和相关科研力量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提供学理支撑。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作用,组织高校专家学者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四是加强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消除青少年学生模糊认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结合“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深入阐发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时代价值。 

二是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相互衔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三是扎实落实《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不断丰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教育路径和制度保障,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