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4)

中国模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4)

四、中国模式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模式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绝对的,不确定性是相对的。辩证地看待“中国模式”,就必须坚持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反对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反对任何一种片面性。西方学者对中国模式的性质定位,如果抛开隐若可见的意识形态偏见,在其方法论上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只是抓住了中国社会的某些片段、某些局部、某些表象,只论一点不及其余,只识其表不入其里,并由此而得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片面结论。

一方面,要反对夸大“中国模式”的绝对性、否认相对性的绝对主义倾向。

对待“中国模式”的绝对主义态度往往夸大其确定性的一面,而忽视其不确定性的一面。具体来说,有人认为,“中国模式”行之有效、已经成熟、已经定型,不需要改革了;“中国模式”完全可以与西方模式相媲美,不久就要取西方模式而代之,甚至认为中国模式将获得全球霸权地位。布热津斯基尽管对中国模式持否定态度,但他曾断言,中国模式将会被其他发展中国家“看成是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替代选择模式”。[37](P208)还有人认为,“中国模式”是值得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标准样式,是未来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选择,可以在全球推而广之。确实,中国模式的成功举世公认,但绝不能因此走向僵化、迷信,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中国模式是永恒的主题。有些国家将中国经验绝对化,盲目照搬照抄,忽视了本国国情的特殊性,结果事与愿违。

绝对主义倾向往往只看到中国模式有自身独特的内容,而忽视其仍然存在广泛的发展完善空间;只看到中国模式的成绩,而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只看到中国模式的普遍性特征,而忽视其地域性特征;只看到中国模式的社会主义性质,而忽视其“中国个性”和“中国元素”;只看到中国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模式,而将其放大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甚至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模式。持这种倾向的人在对待“中国模式”的问题上往往盲目乐观,对现实缺乏反思与批判精神,对未来缺乏创造性与前瞻性。

另一方面,要反对夸大“中国模式”的相对性、否认绝对性的相对主义倾向。

对待“中国模式”的相对主义态度往往夸大其不确定性的一面,而忽视其确定性的一面。相对主义倾向大致有以下种种表现。

有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就是与西方体制接轨,与国际惯例接轨,就是向西方模式靠拢,除此之外没有自身独特的内容和创造。美籍华裔学者黄亚生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中国特色的道路,就是选择适合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普世原则。”[38](P4)确实,中国模式并没有排斥资本主义的经济管理形式与方法,但这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它们纯粹是技术手段。

有人认为,“中国模式”只具有地域性的意义和价值,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和价值,“中国模式”对于发展中国家没有可资借鉴的地方。其实,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需妄自菲薄。正如罗斯福新政挽救了世界资本主义一样,中国模式也挽救了世界社会主义。正如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绪方靖夫所说:“中国就是起牵引作用的国家。不管你喜欢与否,中国的作用都在提升。不论你意识到还是没有意识到,中国都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30]

有人认为,“定型”和“固化”是模式的基本属性,而中国目前还处于转型期,“改革”与“变化”是其基本特征,因此中国模式一说实为牵强附会。比如,德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托马斯·海贝勒就指出:“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因此我认为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39]事实上,世界上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发展模式,不能因为中国模式还需要发展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

有人认为,“模仿”和“复制”是模式的题中之义,而所谓的中国模式既无法模仿,也不能复制,因此不存在“中国模式”。比如,匈牙利著名经济学家科尔奈指出:“模式”一词,更多指的是可供模仿的方式或范例。但是,“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根本无法模仿!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它的文化传统也与别国截然不同。所以,根据我的理解,根本没有‘中国模式’这东西”。[40]然而,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模式,不能因为中国模式无法复制而否定它的客观存在。

有人认为,“理想性”是模式的隐秘内涵,而当代中国问题重重,谈“中国模式”为时尚早。比如,德里克指出,中国存在社会和地区不平等、严重的生态问题、腐败以及由这些问题而引起的社会不稳定等等,“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就谈论中国模式似乎有点为时过早,更不用说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模式了”。[41]其实,模式不是一个价值判断,无关乎褒贬,不能因为中国模式还不够完美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

相对主义倾向只看到中国模式没有定型的一面,而忽视其基本成熟的一面;只看到中国模式存在的问题,而忽视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只看到中国模式需要改革的一面,而忽视其应该坚守的一面;只看到中国模式的地域性,而忽视其具有的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持这种倾向的人在对待“中国模式”的问题上往往消极悲观,对现实丧失信心,对未来迷失方向。

总之,“中国模式”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要在确定性中发现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就是关于“中国模式”问题上的辩证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