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5)

中国模式:确定性与不确定性(5)

注释:

①这种说法在理论上首先由Susan L.Shirk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之后在学术界流传开来。参见Susan L. Shirk,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Berkeley,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②这一观点最早见于Joshua Cooper Ramo, The Beijing Consensus, London: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2004。

参考文献:

[1]Yasheng Huang. Capit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Stat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2]Martin Hart—Landsberg and Paul Burkett. China and Socialism: Market Reforms and Class Struggle[J]. Monthly Review, July-August, 2004.

[3][美]戴维·哈维.新自由主义和阶级力量的复辟/重建[J].经济管理文摘,2007,(4).

[4]Ian Bremmer. The End of the Free Market: Who Wins the War between States and Corporations?[J]. Portfolio Hardcover, May, 2010.

[5][英]彼得·诺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J].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英刊),2005,(1).

[6]Lange Oscar. On the Economic Theory of Socialism[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1. 4, No. 1, 1936-1937.

[7]Pranab Bardhan and John E. Roemer. Market Socialism: A Case for Rejuven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6, No. 3, Summer, 1992.

[8]Night Weinstein. In Response to Monthly Reviewon China[J]. Socialist Viewpoint, Vol. 4, No. 8, Sep. , 2004.

[9]Arif Dirlik. Postsocialism? Reflections on“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 in Arif Dirlik and Maurice Meisner ed. Marxism and the Chinese Experience[C]. New York and London: M. E. Sharpe, 1989.

[10][美]阿里夫·德里克.后社会主义?——反思“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苑洁主编.后社会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1][日]不破哲三.マルクスの“科学の目”——二十一世紀の資本主義と社会主義[J].発行ジャパンプレスサービス、,2003,(1).

[12]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N].人民日报,2012-11-18.

[13][英]肖恩·布雷斯林.“中国模式”与全球危机:从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到中国治理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1).

[14]毛泽东文集[M].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5]邓小平文选[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吴易风.俄罗斯经济学家谈俄罗斯和中国经济问题(下)[J].高校理论战线,1995,(12).

[17]毛泽东文集[M].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杨政.中国模式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次创举——专访季塔连科[N].光明日报,2009-05-09.

[19]程恩富.中国模式: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1-11.

[20]秦宣.国际视野中的“中国模式”——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4).

[21][新加坡]郑永年.国际发展格局中的中国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9,(5).

[22]列宁全集[M].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3][英]威尔·赫顿.伟大的中国商城[N].卫报(英国),2004-05-09.

[24]Joshua Cooper Ramo. The Beijing Consensus[M]. London: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2004.

[25]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6][美]约翰·罗默.社会主义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27]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8][意]乔万尼·阿瑞吉:亚当·斯密在北京——21世纪的谱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9][美]乔舒亚·库珀·雷默.在“北京共识”下“共同进化”[N].国际先驱导报,2010-04-26.

[30]郑萍.中国走的是和平振兴道路——访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委绪方靖夫[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3-03.

[31]徐崇温.关于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若干问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

[32]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3]列宁全集[M].第3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4]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5][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6]俄专家:中国让“现代化”的概念在世界得以普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9-09/07/content_12008340. htm

[37][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8][美]黄亚生.“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39][德]托马斯·海贝勒.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5).

[40][匈牙利]科尔奈.根本没有“中国模式”[J].社会观察,2010,(12).

[41][美]阿里夫·德里克.“中国模式”理念:一个批判性分析[J].国外理论动态,2011,(7).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