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从政环境要“祛腐纳鲜”

净化从政环境要“祛腐纳鲜”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良好的从政环境是由健康的干部队伍形成的,干部的为官品行,价值取向决定着从政环境的优劣。就如一筐苹果,其鲜美程度首先取决于是否有烂苹果及其所占的数量。“祛腐纳鲜”,把烂苹果剔除,把鲜苹果放进来,取久久为功,便可保持筐内苹果长久鲜美!

葆鲜之道在于“苹果”的自我净化。良好的从政环境虽然取决于制度创新、纪律约束、作风建设、社会风气等多种外部因素,但最为根本是筐内的每一个苹果保持清香,自我净化。也即,干部队伍以理想信念、利益他人、清心寡欲为内核的人生观牢固树立。五千年不断积淀扬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可为广大干部持续葆鲜成为好苹果,增强自我净化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旨在做人,保持礼、义、廉、耻,利益他人、清心寡欲的人格境界,竭力追求道德的修养。儒家提出的“修己安人”、“正心修身”;道家倡导的“知足常乐,能忍恒安;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都是个人品德修养的智慧宝典。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真正领会中华文化中“为仁、为民、律已、寡欲”所代表的精神内涵,自觉建立起清正廉洁,利益大众的价值追求,使其在内心驱动愿意成为最鲜美“苹果”。

当务之急在于剔除腐烂“苹果”。畅通剔除烂“苹果”的出口,在于加大反腐力度,创新纪律纠察机制。烂“苹果”不剔除将会持续传染筐中的好“苹果”,会长久地破坏良好从政环境的形成。各级纪检机关、司法机关应当加大对干部特别是破坏力更大的领导干部的巡视、督查力度,把有病、有污点的“苹果”尽快清理出去。烂“苹果”剔除出去,新鲜“苹果”才有进入的位置,烂“苹果”剔除越快,良好从政环境形成得越快。“筐”内因“震慑、高压”形成的绿色环境才可能使烂“苹果”越来越少。当烂“苹果”接近于无时,政治生态就是绿色的,健康的官场风气进而会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到那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真正盛行于世,取代唯利是图,代替“四风”流行。因此,只有建立起严明的纪律、严格的鉴别剔除机制,才能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筑牢屏障。如果任由腐败的烂“苹果”滋生蔓延,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就无从谈起。当前,我们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将危害整筐“苹果”的一部分烂“苹果”剔除。对反映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及时了解核实、诫勉谈话。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小坏酿成腐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积极树立起法律至高无上地位,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

鲜美活力在于新“苹果”源源不断放入。筐内的烂“苹果”越来越少,就需要有新鲜“苹果”去填充,担负起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当“筐”内几近鲜“苹果”,腐烂的机会必然减少。确保筐内“苹果”的鲜美,其实质是持续建立、形成一支清正、清明的好干部队伍。首先要确保进入筐内的每个“苹果”都是鲜美的。因此,要大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严格把控干部选用标准。更加突出理想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更加突出政治立场、敢于担当,更加突出道德品行、作风修养,把一大批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对于那些做嘴皮子有功夫、实干无能力的干部,一门心思想升官、不择手段谋位子的干部,“六根不净”、不良欲望太重的干部,不要随意放入“筐”内,防止出现“带病入筐”的现象。其次,要严格监督负责挑选的人。坚决杜绝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真正运行干部选拔任用的倒查机制。让有关人员为挑选了“带病有菌”的“苹果”承担责任。最后,要创新适合鲜美“苹果”源源不断放入“筐”内的政策环境。组工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干部的工作生活实践。通过业余生活了解、各类集体活动展示、急难险境表现、工作实绩考核、干部情趣爱好等方面去近距离观察、发现鲜美“苹果”,极力畅通入“筐”进口,营造人尽其才,才展其智的大舞台。

不断剔除腐烂“苹果”,不断放入鲜美“苹果”,施之以阳光防腐机制、阳光遴选机制,强化教育引导,营造健康风气,持久良性循环,保持筐内“苹果”鲜美,一点一滴,持之以恒,良好的从政环境必然成就。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