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灭“苍蝇”

多管齐下灭“苍蝇”

摘要: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苍蝇”问题不容小视。“老虎”“苍蝇” 应该一起打,都得下猛药、用重典。遏制“苍蝇式”腐败,加大有针对性的打击力度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从制度上改善基层社会的治理体系,更是长治之道。有“打”有“治”有“防”,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更能凸显成效。

在近日中央巡视组集中向被巡视地区反馈的情况通报中,基层腐败“苍蝇”众多成为被巡视地区的通病。与“大老虎”相比,“苍蝇”虽然头衔不大,但“位”虽不高“权”却颇重,其贪腐的行为往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影响之恶劣甚至“猛于虎”。 (新华网银川7月13日电)

在生活中,“老虎”虽有,但不常见多见,而“苍蝇”却时时可见,处处可见。“苍蝇式”腐败与“老虎级”腐败并不具有天然的界限,其实大多数“老虎”都是由“苍蝇”进化而来的。加之“点多面广”大量存在,距离民众更近,直接标示一个社会的清廉程度,其影响对于老百姓更直接。因此,对于“苍蝇式”腐败,不仅要“打”“治”,更要“预防”。

“苍蝇”的高发地是农村,而且一般都是有着良好经济条件的地方,在这些地方,一些基层政府在“能人治村”的管理思维模式下,任用一些家族势力比较强大或者在村民中有较高“知名度”,村民比较害怕的角色来担任村官,虽然这样地方乡镇政府在一些具体的农村工作布置任务过程中感到“工作难度小了”,但是当地老百姓心理上并不认可,甚至可能对于当地村干部的腐败行为敢怒不敢言,而这些“能人”更是凭借对地方有利资源的霸占,进行利益输送,以获得上面“保护伞”的全方位保护。

对于“苍蝇”,就应该严厉“打治”。“虽然曝光的一些典型案例发生在少数村组(社区)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极坏。纪委对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必须坚持零容忍,高压严打,点名曝光。并通过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十堰市纪委监察局副局长陈明东对记者说。解决这方面问题,尤其要提高思想认识,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雷厉风行,不讨价还价,不拖泥带水,要敢于向自己开刀,刮骨疗毒,无所畏惧。这些“苍蝇式”腐败也要下决心铲除干净。

在打治“苍蝇式”腐败的同时,还要加强预防。而预防的有力措施就是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基层“苍蝇”众多,监督困难。越是位高权重的人,各方监督力量盯得越紧,越到基层,监管就越薄弱。基层面广人多,监督力量匮乏是“层层减压”的客观原因。要畅通举报渠道。现有监督力量薄弱,那就把了解基层的人纳入监督力量中来。虚报、套取、贪污、截留,百姓最了解基层干部贪腐的肮脏把戏,面对自己切身利益被瓜分,百姓是最具监督动力的群体。百姓想监督,还得要百姓能监督。必须设计更加合理能够直接启动基层干部腐败查处的机制,让一些隐形保护伞失效,让村民的举报能立竿见影,如此一来,就没有人敢顶风而上,明目张胆的腐蚀拉拢基层官员。

预防基层“苍蝇式”腐败,更重要的是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预防“苍蝇式”腐败现象的发生。这就需要通过健全制度,创新体制和机制,简政放权,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从根本上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以此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防治当前村官腐败,必须加大相关涉农财政项目资金的监管,常晒财政补贴的“明细账”,建立健全村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同时,给予基层干部尤其是村官们一定经济保障,真正让干部做到“不敢腐,不必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苍蝇”问题不容小视。“老虎”“苍蝇” 应该一起打,都得下猛药、用重典。遏制“苍蝇式”腐败,加大有针对性的打击力度固然不可或缺,但真正从制度上改善基层社会的治理体系,更是长治之道。有“打”有“治”有“防”,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更能凸显成效。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