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走向改革纵深的理论追问 (3)

辛鸣:走向改革纵深的理论追问 (3)

——聚焦聚神聚力 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改革实效源于对改革规律的遵循

改革不是做文章,辞藻华丽天花乱坠不能当饭吃;改革也不是喊口号,慷慨激昂不会让公平正义自动到来。要想让改革真正取得成效,不仅要在“理论讲得通”方面动脑筋,更要在“实践做得到”方面下功夫,注意研究探索遵循改革规律而不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想当然。

现实中的一些改革之所以难有实效,固然与一些干部玩花架子、做虚功有关,也与那些改革不接地气、不具普遍性有关。比如有些改革要么是“盆景改革”,离开试验区那一亩三分地就活不下去;要么是“特殊待遇”,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干可以你们干犯禁。如果说在改革初期这样的改革还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话,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这样的改革就不仅毫无疑义、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遵循改革规律,要把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系统内各要素又相关链接。没有了系统,要素无从发挥功能;离开了要素,系统将不复存在。用系统思维来推进改革,必须既要有大局观,从宏观着眼,又要能统筹好中观、微观。宏观部署有中观微观措施办法支撑,中观微观措施办法体现宏观意图与思路。具体来说,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等等。综合了所有这些因素后推出的改革才是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创新。我们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当我们从宏观上明确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地位,真正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科学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从中观上构建起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转变政府职能,主动去掉错装在政府身上“多余的手”;从微观上放宽对企业的管制,强化政府的服务,让权力有约束、让权利有保障、让市场有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进一步看,既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中肯定有起决定作用的结构与要素,抓住了这些也就抓住了系统的根本。因此,要实现制度系统的变革,就需要对一些具有结构支撑作用的制度做出重大改革,优先推进一些基础性制度的改革,像现在已经着手的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司法改革和正在酝酿筹划中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等等,就是这样一些基础性的改革。这些基础性制度改革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起表层功能,其延伸的触角所具有的改革能量不可低估。

比如,正在推进中的财税体制改革,从表面看好像是为了解一时之弊,让地方政府不再老去卖地筹钱,不要催生房地产泡沫,其实深层是着眼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这一现代财政制度确立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公平统一市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乃至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就有了起码的制度基础。

又比如,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绝不仅仅是为了把农民手中的土地拿过来让城市有地可用,而是通过有序实现市民化,让现在的城镇常住人口都能分享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全部内容,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这既是实现亿万农业人口转移的重大举措,又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项重要制度准备。

最后,改革求实效还要善用底线思维。争取利益最大化是每一个社会群体的愿望,任何社会群体都会争取自己的“最好”,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和资源稀缺的背景下,皆大欢喜是不可能的,改革只能在“可以接受”和“最好愿望”之间找平衡点。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不同利益群体和社会对改革的承受力,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等等。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真正有效的、能实行的改革举措同样都需要准确地找出短板,据此划定底线。

这种底线思维同样可以运用到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改革中。当既有的利益格局面对社会越来越强大的压力力不从心与引火烧身的时候,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的时机就到来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