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欧元区,但自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欧元区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2012年和2013年均处于负增长。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是美国,美国2012年和2013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2.0%和1.8%,也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已经陷入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衰退。因而,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非常疲软,“三驾马车”中的“出口”跑得慢了。上述的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也正遭遇着同样的情况。
发达国家如果要实现真正的复苏,必须采取有助于提高经济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但可能会导致短期失业率上升。基于这种考虑,结构性改革很难真正推行,发达国家很可能会像日本一样出现持续十几、二十几年的经济萎靡。
到底应该更多依靠消费还是依靠投资?
在上述国际经济形势之下,中国经济显然不能再靠出口来拉动,而应该转向内需,也就是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到底应该更多依靠消费还是依靠投资?这在国内有不少的争议。
我们认为,拉动经济还是要靠投资。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标,但建立在收入水平提高的前提下。收入水平提高的先决条件是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怎么样才能让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一方面要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让每个劳动者能够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或生产的附加价值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让市场的交易能够顺利进行,减少交易成本。不管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都必须靠投资来完成。只有靠投资拉动经济,才会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如果仅仅是扩大消费而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提高,那只能靠储蓄维持一段时间,等储蓄用完就只能靠借债,等到出现过度负债、需要还债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
靠投资拉动经济的前提是有效的投资。所谓有效的投资,指的是这种投资应该要有比较高的经济回报,有比较高的社会回报。这样的投资才能够真正拉动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投资,而是我们有没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经过三十几年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我们是不是还有好的投资机会?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作为一个中等收入国家,首先有充足的产业升级空间。发达国家的经济产业和技术已经处于全世界最前沿,继续投资什么很难知道。中国可以在世界产业链、技术链之内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相对容易,从而投资回报率相对高。其次,中国基础设施的欠账还非常多。过去我们投资的基础设施很多是城市之间的,而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像轨道交通、地上铁路、各种管网等都极端欠缺。再次,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的改善也要靠投资。最后,城市化率还不够高。现在城市化率只有53%,距离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好的投资机会多,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大的差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