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民主生活会环节时,党委书记率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还鼓励大家向他开炮,并表示说,“批评使人进步,我们要把批评当‘补药’吃,从批评中能看到自己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同志们的批评中能获取营养和动力。”此番话让人受益、发人深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说:“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任何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是有局限的,难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一些自己意识不到的纰漏与问题。这就需要用批评来作提示和警醒,以求得到纠正和改进。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却有一些同志不是把批评当“补药”,而是当成“火药”,“老虎屁股摸不得”,一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心里便横竖觉得不舒服,总以为批评者故意跟自己过不去。个别人甚至闻过则怒、闻过则跳、闻过则仇。其实,缺点和问题如同一个人身上的恶疮,只有敷药去毒,方能痊愈;讳疾忌医,恶疮就会溃烂。当你思想“抛锚”时,批评会使你心里亮堂,走出迷茫;当你工作中出了问题时,批评会使你吸取教训,再创辉煌;当你处于盲目乐观、自以为是的“佳境”时,批评会使你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思想和工作滑坡;当你不知不觉误入歧途时,批评会使你悬崖勒马,走上正道,谁拒绝批评,谁就是拒绝进步。
批评是事业和人生进步的一种动力,接受批评可以使人更加身强骨健。儿时,受父母的批评是最多的,虽然心里不快,但小树能在不断修剪中成长起来;刚当兵时,挨批评也不少,缺点、毛病都在接受批评中得到不断克服。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爱,因为批评可以让人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缺点和不足就像人们身上的疾病,接受批评,知错就改,就会及时地去肿消炎,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甚至还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之功效。陈毅元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他始终抱着真挚诚恳的态度,欢迎别人指出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他在六十三岁《生日述怀》一诗中这样写道:“一喜有错误,病改便光明。一喜得帮助,周围有友情。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能否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党性观念强弱和政治上成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名党员干部作风好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把批评当“补药”吃,则体现了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胸怀和风范。一些同志之所以不能把批评当“补药”,究其根源还是私心杂念作怪。有些人在狭隘的虚荣心驱使下,总感到挨批评是丢面子、损形象的事情。事实上,顾及面子而拒绝批评,问题和缺点就会堆积,就会错上加错,“病情”就会恶化,不仅面子保不住,而且还会妨碍自己进步,乃至损害党的形象和部队建设的发展进步。
把接受批评当“补药”吃,是共产党人政治上的一种特殊营养。通过这种营养,我们能够从批评这副“治病良药”中获取必要的政治养分,以促进自身肌体的健康。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推进,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以诚恳的态度搞好对照检查,认真开展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力求自我批评触及思想、触及深层次问题,防止就事论事、避重就轻;力求批评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防止好人主义、文过饰非;力求接受批评态度诚恳、从谏如流,防止消极抵触、有过不改;力求思想互助掏心见胆、与人为善,防止无原则纠纷。真正做到既能真诚坦然地接受别人给自己“补药”吃,又要能大“公”无“私”地把自己的“补药”送给别人吃,这样真正达到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使大家都身心轻松地为部队建设和我们共同奋斗的事业做出新贡献、创造新业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