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请“让位”

“不作为”请“让位”

摘要:权力必须为公众服务,干部必须为群众谋利。若只把权力当成为一种满足私欲的工具,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止甚至倒退。为官,就要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豪气;掌权,就应尽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

在当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官员有了工作态度上的萎化,害怕“作为错”、“作为过”,导致“不作为”、“怕作为”的现象发生。更有甚者申请提前退休,安安稳稳“退二线”,干干净净“脱关系”,当“甩手掌柜”,成了百姓口中的“太平官”。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不作为行政,其危害性不比贪污腐败小,甚至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严重腐败。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要坚决处理,“不作为”就请“让位”。

官员不作为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自由懒散、态度不端。许多官员在作风上消极被动,表现为对其行政职权的放弃,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所承担的行政作为义务。许多领导干部官位思想严重,官重民轻的上位感,让官员对于群众的事情,不上心、不走心,因此形成了为民办事一拖再拖,甚至不予理睬、不处理的现象。二是人情关系的干扰。人情网、关系网是门高深的“学术”,在我国甚至出现了为官一任,处理好关系就能步步高升,处理不好就被排挤冷落的情况。这一因素,让官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碍于关系的掣肘而造成不作为、乱作为。三是怕作为错,惹祸上身。群众路线进入查摆问题阶段,许多官员心知己亏,对于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担心做错一点而惹来麻烦,宁可少一事不可多一事。

不作为,绝不是明哲保身的法宝,而是立场不稳、能力不足、不敢担当的表现。官员掌握着公权力,既然当了“公仆”,就要习惯在公开透明的状态下执政,就要习惯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受到公众的监督。同时,更要深知不作为的思想并不能稳保乌纱帽,许多官员因为不作为、怕作为,反而遭到群众举报的结果,以致最终落下马来。“为官避事平生耻,一生廉政受人敬”。要做好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五好干部”,就必须把敢于担当放到突出位置。一个国家,只有多一些心怀大志的人,这个国家才有希望;一个政党,只有多一些勇于担当的干部,这个政党才有生机。杜绝“不作为”,必须要在思想意识和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双管齐下”才能刹住“不作为”之歪风。

治理不作为,干部思想要端正。有的干部为了不违规、不违纪、不担责,往往不干事、不作为。刘云山同志指出,当官不作为,这本身就是不良作风的表现,遵守规矩,不能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每一名干部,都应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制度的约束下有所作为。干部要树立“不作为就是最大的腐败”的理念,把解决好群众困难作为执政第一要务,严肃端正自己的执政理念和工作态度。

治理不作为,制度建设要跟上。官员的不作为有制度、机制方面的原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许多作风问题,归更到底就是制度、机制问题”。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的干部评价、选拔、培养机制,让想干事的干部敢干事,让不作为的干部能“出局”,进一步畅通干部“上下”通道。同时,要为敢干事、能干事却由于客观原因“干错事”的干部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从制度机制上确保干部想干事、干成事。只有让干部树立“不冒险才是最大的风险,不作为才是最大的腐败”的理念,甩开膀子为民造福,卷起袖子为民服务,才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广大群众。

治理不作为,强化监督不可少。缺少监督的公权力会导致消极怠工、为所欲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必须进一步加大对“不作为”行为的监督惩处,让“慵懒散”无处藏身,让官员不敢不为。在根本上加强对官员权利的监督,充分发挥行政监督、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让官员的行政之为在群众的眼下进行,对存在的不作为官员要严惩不贷、以形敬尤,让官员不为、懒为没有死角,从而形成隐形的敦促力,促使官员真心的、积极的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要在立法上给予公民更多的监督权力,加强对行政不作为的惩治力度,并扩大行政不作为的诉讼受理范围,让官员为不作为付出高昂的成本。

权力必须为公众服务,干部必须为群众谋利。若只把权力当成为一种满足私欲的工具,那么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止甚至倒退。为官,就要有“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豪气;掌权,就应尽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不作为”,那么请“让位”!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