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赞誉,未来仍须破阻力
广东清远市的一位副局长,最近去驾校报了个名,年届半百的他,即将成为“考证一族”;安徽滁州市的一位领导干部,最近开始计划买私家车,他的驾照,也是最近两年才考的……公车改革大幕拉起,不少公务员已顺改革之势而动。
“对民意的有效回应。”王锡锌这样形容公车改革的直接意义,改革会自然地拉近官员与群众间的距离。
与个体的选择相似,不少省份也第一时间开始了公车改革的工作。例如,江苏、内蒙古、山东等省区明确表示改革已开始,湖北更是成立了“公车改革办”,且选择了一些地区试点改革。
而在山东,7月23日,公车改革方案发布后一周,枣庄市的103辆公务用车就在网上进行了公开拍卖,整个过程在5个网络拍卖大厅进行,全部借助网络完成,拍卖所得将全部用于民生。
尽管与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改革期限有着1年的时间差,但在专家看来,地方上的车改并不轻松,车改的主要难题也在于能否在地方上落实到位。竹立家认为,地方上必须立即筹备,才有可能按时完成目标。
中国的公车改革也引起了不少外媒的称赞。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此次的改革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和时间表,凸显出官方的决心;路透社评论称,公车改革措施展示了中国政府粉碎浪费纳税人钱财以及以职谋私行为的决心;福克斯新闻则指出,中国进行公车改革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车改革的呼声强烈,所以不少中央部委和省份“提前行动”了。
在近日公布的2014年财政预算中,有至少12个部委明确表示,2014年“公务用车购置费”为零,即不会买车。而按照时间表来看,这一预算在今年年初就已审批通过,彼时方案尚未出台,所以有专家认为,公车改革的结果在明年的预算上将体现得更为明显。
而在今年3月,北京市100个市级部门公布的2014年预算中,九成以上公示部门的公车预算同样均为零。
尽管来势汹涌,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个公车改革方案,在执行上还需要下许多功夫。贾康认为,方案的出台不代表大功告成,下一步如何跟踪、如何深化,都需要认真研究,现在需要的是尽快开始做。
王锡锌则担心,有的地方对于这么彻底的公车改革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有可能会以强调地方需要等理由抵触,导致落实的效果打折扣。鉴于此,他建议,落实时一定要有公开的社会通报机制,保证落实的权威性。
“自上而下的中央督查,以及自下而上的民众和媒体的监督,将是确保效果的关键。”王锡锌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