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抓四解决”提升干部执行力

用“四抓四解决”提升干部执行力

摘要:将考评情况及时反馈给考核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让考评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审查,使考核结果得到群众公认。

干部队伍执行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更是检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标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要用“四抓四解决”,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

抓学习,解决原动力。离开学习谈执行力,只能是一时之效,没有持久之功。只有注重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才能使执行力拥有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 围绕服务大局真学。广大干部要自觉克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学不学都一样”等错误思想,端正学习态度,把学习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打牢理论功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努力使自己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维护中央权威,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围绕工作职能深学。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自觉做到多学一点、深学一步、学深一些。围绕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走出机关听民声、深入基层问良策,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边学习边工作,边工作边学习,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掌握指导工作和推动发展的主动权,着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提高素质勤学。以开拓眼界、陶冶情操、锻炼党性、增强知识储备为目标,加强对经济、法律、哲学、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向知识要宽度,向理论要高度,向实践要深度,向群众要新度。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想学、会学、善学的学习习惯,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做到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练好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把学习成果体现在会谋事、能干事、干成事上,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改革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饱满的热情、更高超的本领,为党尽忠,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抓领导,解决示范力。俗话说,“领导带头,万事不愁”。提高干部队伍执行力,领导带头示范是关键。作为领导干部,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努力把工作标准调到最高、精神状态调到最佳、工作劲头调到最大,当好表率,做好示范。攻坚克难敢干。现阶段发展的任务艰巨,情况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场场都是硬仗。领导干部要勇往直前,敢于碰硬,在困难面前不气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有“万折必东不回头”的志气,走别人不敢走的路,抓别人不敢抓的事;在矛盾面前不动摇,敢抓敢管、敢想敢干,有“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勇气,决不为任何矛盾所惑、任何风险所惧。根据自身实际定目标,根据群众期盼定要求,用闯的勇气、抢的意识、争的劲头、拼的行动,将无望变成有望,将有望变成希望,将希望变成现实。勇挑重担肯干。自觉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融入,准确定位,把握事业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身子扑在事业上,以实为本,以干为荣,将群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作为工作的兴奋点,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遇到问题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做事而不做势,务实而不作秀,办好一批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努力解决群众“三最”问题,确保工作做得实、推得进、抓得好。讲究方法会干。深刻领会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干的方法,从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入手,在工作谋划中找准对接点、在工作实施中找准着力点、在工作突破中找准关键点,既遵循原则,又灵活处理;既沿袭旧制,又探索新法。时刻做到脑中有全局、心中有大局、手中有布局,不做邯郸学步的盲从者,做未雨绸缪的远虑人,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轻易“换频道”,不频繁“翻烧饼”,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雷厉风行的作风,不折不扣抓好落实。

抓创新,解决推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如期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要确立创新的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不同的行为过程和工作水平,也决定着不同的工作效果。如果思想不解放、观念不转变,创新就是一句空话。要引导广大干部乘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导、创新思维方式,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树立锐意进取、开拓奋进的创新意识,勇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变封闭思维为开放思维,变保守思维为开拓思维,变滞后思维为超前思维,变静态思维为动态思维,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大胆开拓新思路,寻找新视角,使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是开拓者的“专利”,是勇敢者的“品牌”。对广大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创造性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越轨”思想和行为,只要不触犯法律,都应予以宽容和鼓励。要注意破除那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式;注意克服那种唯书唯上、崇洋崇古、照搬照套的行为惯性。要推崇探索、宽容失败,鼓励冒尖、包容个性,提倡竞争、倡导合作,让广大干部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激发广大干部的创新激情,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要求。要尝试创新的方法。创新不是空谈,必须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实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要引导广大干部在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掌握“行情”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作出超人一步、高人一着的决策,不能习惯于按模式办事,凭经验办事,靠感觉办事。要学会超前思考、现实操作,越位思考、定位操作,深度思考、科学操作,形成既着眼长远、又顾虑当前,既发挥优势、又避开劣势,既有前瞻性、又有指导性的好思路。做到适应新形势有新思路、应对新情况有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有新举措,确保单项工作创一流,整体工作上台阶。

抓考核,解决督查力。古人云“矢不激不远,人不励不奋”。提高干部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坚持把干部考核作为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方向和指南,让广大干部有干头、有甜头、有奔头。科学设定指标,用好“指挥棒”。在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设定上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增长幅度,既不能“唾手可得”,又不能“高不可攀”。在确定指标项目的标准时应以“大多数”要求为依据,不能以“个别人”档次的要求定位,切实做到“三个转变”,即指标体系由片面追求速度向兼顾发展质量转变,分数权重由偏重经济指标向重视民生指标转变,在发展思路上由争显绩、看表象向打基础、谋长远转变。对于一些意义不大、不求实效、走过场式的考核内容必须及时删减,增强考核的实用性和导向性,充分发挥考评的“指挥棒”作用,把“尺子、镜子、鞭子”用活用好。建立倒逼机制,注入“催化剂”。本着扩大民主的原则,多元设置考核评价主体,将上级、同级和下级,特别是群众纳入到考核评价主体中来,形成领导评价和群众评价的有机统一。坚持平时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组织认可和群众认可相结合、现场参观实地走访与听汇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监督,形成促进工作落实的倒逼机制,用目标倒逼进度、实践倒逼成效、督查倒逼落实,克服考核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解决干部干工作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促使广大干部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克难奋进,把小事做实,把实事办好。强化结果运用,树立“风向标”。将考评情况及时反馈给考核对象并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让考评工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审查,使考核结果得到群众公认。要依据考核评价结果,及时表扬干得好的,批评干得差的,做到是非分明、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严格兑现奖惩,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增强学先进、赶先进的自觉性,真正杜绝奖罚不分、“老好人”、“一团和气”、“轮流坐庄”等现象,防止绩效考核“变味”走样,出现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让那些重执行、善执行的人有位子,让那些不执行、乱执行的人挪地方,始终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群众公认的正确用人导向。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