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观念上,政府要转变对于社会组织的“管”、“控”思维,摆正自身的角色,构建与社会组织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政府要相信社会组织,特别是要信任那些社会自主发育而成长起来的草根型社会组织。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认知较为敏感和复杂,有的认为社会组织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社会组织是激发社会矛盾,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从而形成对社会组织的一种防范和控制的行政心理。在这种行政心理支配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容易出现“内部化”特征和形式化购买现象,即承接的社会组织事实上是由政府倡导甚至直接成立的,这些社会组织缺乏独立性,甚或蜕变为“次级政府”。由政府主管的社会组织更容易获得项目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购买实质上背离了市场机制原则,有违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基本原则。当下,各级政府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社会治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上世纪80年代,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在西方国家的兴起,实质上就是基于“政府失灵”认知基础上对政府功能角色定位的重新反思。传统上,在我国社会治理中,一直强调政府的一元治理,强调政府的绝对主导,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恰恰要形成的是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多方合作治理格局,强调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协作关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要求政府由“划桨”者转为“掌舵”人,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E·S·萨瓦斯教授有一句名言:“政府的职责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可政府并不擅长于划桨。 ”政府是制度的设计者、政策的制定者、服务经费的供给者、公共服务的监督管理者和绩效的评估者,政府从传统的服务生产者转变为服务委托者,转由社会组织来承接公共服务的具体生产功能。
安徽:在购买公共服务中引领社会组织成长(2)
- 运用人工智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2025-07-22
-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述评之五2025-07-22
- 【北京蓝皮书】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24-2025)2025-07-15
-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2025-07-15
- 《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24-2025)》2025-07-03
- 桁林:以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为抓手推进共同富裕2025-06-26
- 以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为抓手推进共同富裕2025-06-25
- 以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为抓手推进共同富裕2025-06-25
- 民生保障的政策演进:从“五个有所”到“七个有所”2025-06-24
- 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25-06-24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党员干部绝不能贪图那所谓的“舒服自在”
- “人工智能+”,如何“加”出真实效?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当好“开路先锋”,推动现代化跑出“加速度”
- 新电商发展涌动新发展活力
- “网”“智”齐发力,促物流降本增效
- 粮安天下,3年减损500亿斤的中国贡献
- 向好向新,北京消费活力奔涌
- “三下乡”,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 “土特产”如何更好走向大市场?
精选视频
【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和切入点
有悖于“两山”理念的生态建设误区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两山”理念实践
我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